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政治生活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伊斯蘭與西方文明所蘊涵的民主價值觀之比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汪波
熱度8352票  瀏覽1614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9年3月28日 16:30

四、伊斯蘭傳統中的宗教容忍和多元主義精神
  
長期以來,人們誤以為伊斯蘭教是一種不能容忍其他宗教、缺乏多元主義精神的宗教。事實上,無論是《古蘭經》傳達的思想,或是穆罕默德的生平經歷,以及伊斯蘭世界的政治發展歷史,都表明伊斯蘭傳統中包含著容忍其他宗教的多元主義精神。只是在穆斯林的歷史上,很多統治者常常背離了伊斯蘭傳統的多元主義精神。作為一種觀念,多元主義可以被定義為:各種不同種族、民族、宗教或社會群體,能夠在一種共同文明的範圍內,維持其自主參與和發展他們自身傳統文化或是特殊利益的一種狀態。[16]1
  

在歷史上,伊斯蘭對於其他宗教的態度,並不排斥,而是體現出一種多元主義包容精神。《古蘭經》明確提出,穆罕默德並不是要來取消古老的宗教,或是反對它們的先知,或是開創一種新的信仰。相反,《古蘭經》傳播的資訊和亞伯拉罕、摩西、大衛、所羅門、或是耶穌完全相同。(2:129-32, 61:6)[17]8同時,《古蘭經》要求穆斯林信徒無論男女,都應該相信真主啟示的所有經典,包括《摩西五經》(Taurat)、《大衛詩篇》(Zaboor)、《新約福音書》(Injeel)、《古蘭經》以及先知的話語。對此,伊斯蘭著名學者艾哈邁德(Ahrar Ahmad)教授指出,《古蘭經》的寬容精神體現在它的一系列具體言論中,如果安拉願意,他必定使你們成為一個民族共同體。(16:93)但他並沒有這樣做,因為宗教信仰不能強逼(2:256)。出自你們之主的真理,誰願意,就讓他皈依,誰願意,就讓他悖逆。(18:29)我不崇拜你們所崇之道,你們也不崇拜我所崇之道。你們有你們的宗教,我也有我的宗教。(109:4-6)[5]209,30,224,485
  

《古蘭經》在傳播先知啟示的時候,並沒有強調人們必須接受這一信仰。在提到先知教誨的時候,總是強調他們勸諭、傳諭、感化、警諭(3:138,24:54,62:2,34:27)人們來認識伊斯蘭的信仰,而沒有把穆斯林說成是「佑庇者」和「監護者」,「對他們監察威逼」(42:48,17:54,88:21-22,10:99,6:107)。先知穆罕默德本人就是一個強調容忍並推行多元主義,熱愛人類,堅持人類平等,對等級、信仰和膚色不加區分的典型。當先知穆罕默德宣佈他獲得先知使命的時候,猶太教和基督教已經徹底分離。正是在這種充滿敵意和分化的氣氛中,先知傳播了宣傳善意與相互和諧的資訊,來實現真主的旨意。
  

 對於包括基督教在內的其他宗教信仰,穆罕默德也極為容忍。當納吉蘭(Nijran)部族基督徒訪問麥迪那的時候,沒有地方進行他們自己的崇拜。於是先知邀請他們到先知寺,進行他們自己的禮拜。然而,不幸的是,在此後的世代中,由於各種政治、經濟和心理上的原因,伊斯蘭思想和傳統都遭到曲解和破壞,從而導致很多誤解,其中之一就是認為伊斯蘭排斥其他宗教,缺乏多元主義精神。
  

先知穆罕默德在世的時候,不但樹立了容忍其他宗教的榜樣,而且還積極保護其他人的宗教權利,甚至特許基督教修士在西奈山的凱薩琳修道院修道,並頒佈了一道法令,宣佈穆斯林將不會強迫任何基督徒改變信仰,而且承諾將積極保護基督徒的生命和財產,尊重他們的教會和《聖經》。很明顯,先知不但教導穆斯林要尊重其他宗教,而且還要積極保護其他宗教的信徒。
  

 穆罕默德之後,伊斯蘭歷史上也有很多體現這種容忍精神和自由思想的事例。例如西班牙猶太人在中世紀遭受宗教裁判所迫害時期,為他們提供保護和隱蔽的乃是奧斯曼帝國,而歐洲的所有國家,包括那些被認為最具有啟蒙思想和文明的國家,都沒有像土耳其那樣給予猶太人完全平等的待遇。很明顯,「蘇丹和土耳其政府向猶太人所表現的,正是一種最大限度的容忍和自由主義精神。」[18]221另外,即使是在7世紀到10世紀的穆斯林對外征服過程中,也表現出極大的寬容。對此,歷史學家布朗(Gary Brown)指出:「伊斯蘭對外征服的成功,無疑得益於對這些地區明顯的宗教寬容,而這一點,無論是拜占廷帝國還是西歐的野蠻帝國都不具備。他們不但不放過那些古代遺留下來的異教徒後代和迫害猶太人,而且還極力打擊基督教內部的‘異端’。」[19]相反,伊斯蘭在傳統上往往把猶太人和基督徒都看作是「聖典中的民眾」。在穆斯林占統治地位的大部分地區,猶太人和基督徒的宗教生活都沒有受到干預。
  

 伊斯蘭歷史上還有很多對其他宗教容忍的例證。「在新建立的穆斯林大馬士革,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經常共用同一座建築進行不同的宗教崇拜,直到穆斯林從基督徒社區手中把這棟建築購買下來為止。」[19]不僅如此,這種宗教容忍甚至還擴大到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信徒,儘管這種宗教的信仰和崇拜體系與猶太教、基督教、穆斯林幾乎完全不同。雖然在伊斯蘭歷史上,政府管理體系有時不能容忍異教體系,但皈依伊斯蘭一般都不是強迫,而是出於自願。
  

 值得一提的是,當16世紀的印度處於阿喀巴大帝(the great Mughal Emperor Akbar)統治之下時,妥協和容忍精神明顯地體現在他的管理方式之中。今天,到這個地區來訪問的人,當他們登上位於法特普希克裡城(Fatehpur Sikri)那座星期五清真寺高大的臺階時,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那種宗教容忍精神所留下的遺跡。在清真寺高大的拱型門道內,一塊用阿拉伯文字雕刻的石碑上記載著這樣一段話:「馬利亞的兒子耶穌(願他給我們平安)說,這世界就像一座橋,你可以從上面走過,但卻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那些希望得到今生的人,同樣也希望得到永生。但世上的年日不過是轉眼之間。應該用你們在世的日子祈禱,因為將來的日子是我們看不見的。」[20]這段令人驚奇的碑銘,表達的顯然是一種歡迎和平和接受不同宗教的資訊。

450年前,莫臥爾國王阿喀巴大帝統治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是由於他在軍事上的威力,同樣也因為他是「一位具有宗教容忍精神的哲學家。他統治的成功既是靠戰爭,更是靠智謀和善於安撫」[20]。作為一個穆斯林,他在統治非穆斯林占主要人口地區的時候,尊重和維護其他人的宗教權利,特地頒佈了一條有關宗教容忍的法令,禁止強迫任何人皈依伊斯蘭,還提拔了一些非穆斯林擔任政府中的領導職位,並設置了一個公開論壇進行宗教和哲學的辯論。阿喀巴大帝統治方式中體現的多元主義精神,對當前這個充滿宗教和政治矛盾的時代來說,依然具有借鑒價值。
  

在當代社會中,民主已經被公認為一種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政治意識,是當前各國政治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向。然而在人們的觀念中,民主價值觀卻長期被看做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專利,而很少意識到伊斯蘭文化中同樣也存在著民主的價值觀和多元主義的精神。因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冷戰結束後,尤其是「9•11」事件後,一直積極在伊斯蘭國家強行推行西方式民主體制,甚至不惜採用軍事干預的方式來強行實施所謂的大中東民主改造計畫。看來,只有當這些國家能夠充分認識到伊斯蘭文化傳統中同樣存在著民主價值觀和多元主義精神,不強行對伊斯蘭國家推行西方式的民主價值觀,而是加強與這一文明的對話與交流,推動伊斯蘭國家去發掘自身傳統中的民主價值觀,才是真正有助於它們建立符合其自身文化特色的民主體制的做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349 踩:37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2 (190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7 (1738次打分)
【已經有3982人表態】
1145票
感動
879票
路過
931票
高興
1027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