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嘉賓專欄 >> 馬恩信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學派的盲信危害著穆斯林團體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網絡    作者:馬恩信/譯
熱度7397票  瀏覽151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9年5月13日 18:28

        二、學派思潮之盲信的消極面及困境

        各教法學派中持偏見的人們,在他們的著作中所撰寫的內容,反映了那些盲從學派學說的普通群眾時常出現的愚昧行為,導致教內之間怨恨和禍患時有所聞,使人深感遺憾。謝赫•穆罕默德•賴施德•裡薩說:「如果一個城鎮裡的穆斯林居民,都是清一色地盲信某一教法學派學說,一旦發現一個異己教法派的穆斯林出現在該城鎮的時候,那麼,全城鎮居民頓時將會象脫韁的牛馬一樣瘋狂,災難在彼此對立之間立刻產生。那必將給本來光輝的伊斯蘭歷史篇章塗上了污點。我們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常常耳聞目睹過許多醜惡的傳說。比如,其中有這樣一件怪事:有一個崇奉哈奈菲教法學派學說的人,站在禮拜堂第一排,聽到他旁邊的人誦讀《古蘭經》第一章,因其誦讀規則與自己所誦讀不同,便惹起他的不滿,於是握起拳頭,狠狠地打在那頌經者胸上,接著又往其脊背上打了一拳,被打者一下跌倒,幾乎喪命。還有一個禮拜人,因在打坐中,念到作證詞時舉起食指,竟被旁人將其食指擗斷。教曆13世紀末,在黎巴嫩的的黎波里,因教法學派相互之間的分歧與偏見,彼此相辱,傷害之事,愈演愈烈,以致一位沙菲爾派的長老無可奈何地到當時任伊斯蘭教法典的權威說明官(穆芙梯)處申訴說:『請你把我市所有清真寺,在我的學派和哈奈菲學派二者之間作調整、分配,以區別教法學之不同。因為對方一位教法學者,為該派一名男子娶了我沙菲爾學派中的一名婦女,消息傳開以後,對方那位教法學者竟將我們這學派人列為「艾赫裡•鄒麥」(即在伊斯蘭國家保護下的猶太人和基督徒)一樣看待。因為對方有的人對沙菲爾教法學派的穆斯林之信仰持懷疑態度,所以,這二人的婚姻,在對方那位學者看來是非法的。再加上以下原因:沙菲爾學派和艾施阿裡學派及其他學派,認為一位穆斯林一旦說了「如果安拉意欲(即印沙安拉呼),我是一位穆民」這樣的話,是允許的,因而說此話者的婚姻也是合法的,可以作為與有經人通婚的經文類比判斷,所以,我們被對方的教法學者當成有經人一樣看待處理該婚事。』」 

        伊斯蘭教法學學術研究之所以僵滯不前,其原因是教法學家們曾有過這樣的決定:後來的學者,對於前輩的學者已經研究過或者已經側重過的問題,不得再作探討,或另作側重,只能依前輩學者的意見行事,因為「伊智提哈德」(創制)的大門已經關閉,後人不可以去開啟。因此,他們把一部分傳統教法典籍的條款,視如《古蘭經》和聖訓的原文一樣神聖不可改變或侵犯;他們也不允許自己超脫那些教法條款,而將求知的勤奮局限於經訓的文字、措辭方面,不重視經訓的立法與創制證據及源頭;在後來的教法學家的許多著作中,作者提出的任何一項判斷、案例,幾乎沒有《古蘭經》或聖訓的隻言片語作依據。這種情況只是在後來被稱之為「衰落」的若干年代,即伊斯蘭奧斯曼帝國被瓦解後的世紀中出現的學術衰微。在這個時期,伊斯蘭各國的統治者們愚昧無知,他們不關心學術文化,不尊重學者專家;人們原來的向學熱情一落千丈,思想變得拘執、呆板;人人忙著以一些不可能實現的假設、謎語、玄想來自我取悅。這些後學們本來應當緊步其中二位後來居上的優秀學者之後塵,向他倆看齊。這兩位學者是著名的《精通教法學原理》一書的作者伊本•哈茲目(西元994-1064年),這位原系沙菲爾教法學派的學者,因不囿於本派學說之見,後來轉向以達伍德為代表的直解學派,認為闡釋教法應以《古蘭經》和聖訓的字面意義為基礎,否則一概不予承認。據載,他一生著作達400餘種,內容涉及教義、教法、聖訓、邏輯、歷史、文學和希臘哲學,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偉大學者;另外一位是罕伯裡學派的學者伊本•古達目•阿布杜拉(伊曆620年卒/西元1223年),精于各教法學派之分歧與原則知識,著有《木昂瑙》。這兩位博學的後輩大師,在他倆的著作中,著重談到艾布•哈尼法等四位教法師表們關於伊斯蘭教法的立法,創制方面的論據及說明,以致引起伊斯蘭學者們中之宏才——大馬士革的沙菲爾派的法學家伊本•阿布杜•賽拉目(伊曆660/西元1262年卒)的極大興趣,於是在他的《教法原理》這一名著中,論證伊本•哈茲目和伊本•古達目•阿布杜拉二位學者之著作,大大優越於其他教法學家們的作品,因為他倆的著作中,字字珠璣,放射出光輝的指南。當然在其他的學者,如納威•安薩里、伊本•泰朱葉、艾布•沙麥這幾位傑出人物的著作中,也洋溢著珠聯璧合的精神與優點。所以,伊本•阿布杜•賽拉目說:「凡從事教法學的學者,不應該將自己局限於某位教長的學說一個方面,對於任何問題的評估是否正確、是否可信,要看該問題的性質內容,接近《古蘭經》和聖訓的程度如何來決定。「 

        後學者如果獲得勤奮求進、孜孜不倦的各種學習方法,並且避免門戶之見和盲從附和、思想僵化,客觀地去深究後來那些教法分歧的根源,那是容易找到答案的。沙菲爾教長曾禁止人們,不要盲從他本人,也不要盲從其他人。」但是很遺憾,有一部分後學傾向于給沙菲爾教長的著作填塞許多被聖教與理性常常譴責和拒絕的神話於其中,於是魚目混珠,以假亂真。如果有誰打算批判這種偽託行為的話,那麼,杜撰者在書中早就準備好應對的令人恐怖的手段,警告說:「誰要批評本書,請當心惡果的君臨。」以及「和平共處,相安無事;請勿干預,否則,後悔莫及。」他們如此專橫霸道,其目的是不希望穆斯林們運用自己的理性和思想,禁錮他們的天性去思考、觀察、認識鮮明的伊斯蘭真理。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275 踩:32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3 (154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8 (1485次打分)
【已經有3771人表態】
1059票
感動
865票
路過
874票
高興
97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