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經濟金融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金融的道德體制是人類希望

熱度4568票  瀏覽54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0年4月26日 17:34

在人類的社會活動中﹐金融交流是其中一項重大的內容﹐自古以來宗教信仰精神是金融體制中內在的固有本質。  因此﹐在各大宗教中﹐都有對“財物”使用和交流的道德原則﹐例如佛教的基本信條是“守五戒﹐行十善”﹐其中有多項與金錢有關的內容。  釋祖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猶太教和基督教都信仰“天主十誡”﹐雖然各教派十誡有差異﹐但最後一誡均為“毋貪他人財物”。  《聖經》說﹐基督教徒每個星期可以六天工作﹐但第七日必須遵循“安息日”為聖日﹐不要工作﹐禁止為掙錢奔忙﹐應“只崇拜上帝﹐不崇拜偶像”(第一和第二誡)。 《古蘭經》對市場的金融管理更有細則﹐確定金錢交易的道德原則﹐例如買賣公平﹑交易誠實﹑不許做假廣告﹑借貸禁止高利貸﹑獲利者應慷慨施捨。

對於一個沒有宗教的民族和社會﹐傳達這些聖賢之言﹐似乎是海外奇談﹐必有人責問﹕“掙錢還講究什麼道德﹖”   這是奸商的心態﹐所以有“十商九奸”的社會輿論。  在西方國家﹐人們也都心中有數﹐市場有潛規則“只遵法制﹐不講道德”﹐宗教與道德(良心) 一錢不值。 只有在經濟不講良心的社會﹐才會普遍出現“官商勾結”﹑“權錢交易”﹑“財色交換”﹑拐賣婦女兒童和假冒偽劣商品滿天飛的可悲局面。  “一切向錢看齊”是一個被誤導的社會﹐精神空虛和彷徨﹐道德觀念受到嘲笑和貶低﹐“良心不值一文”。  今天的世界﹐是無神論者的天下﹐資本主義商業市場是經濟主流形態﹐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金錢和物質享樂﹐再沒有什麼可敬可畏可懼可怕的東西﹐有權有勢有社會關係的人可以胡作非為﹐只須遮人耳目不被發現﹐設法躲過法律的制裁。

在那些經濟快速增長物欲橫流的國家﹐宗教被擠到了生活的邊緣﹐沒有社會地位和尊嚴﹐受人辱罵和奚落。  人們心目中沒有了宗教的地位﹐道德的防線崩潰﹐行為失去了約束力﹐因為不怕天不敬神不畏懼造物主不相信壞人會有報應﹐不知什麼是天理難容的罪過。  金錢就是上帝﹐是崇拜的偶像(財神爺)﹐信仰拜金主義﹐為了錢﹐敢做任何喪天害理的兇殘行為。  禽獸不如﹐原形畢露﹐“禮儀之邦”和“文明古國”變成了欺騙的幌子。  從阿丹先知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人類的經濟活動不能脫離信仰的精神嚮導﹐無法無天的野蠻行為必然導致罪惡叢生﹐貧富懸殊﹐社會腐敗﹐世界大戰﹐文明毀滅。

當代資本主義理論批判家卡爾‧博蘭尼在他1944年出版的《大轉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這部經濟學名著中說﹕“現代的人類在文化禮儀的掩蓋下被剝奪了最基本的人權﹐他們在醜陋的社會中赤裸裸地暴光﹐並將毀滅在其中。 他們成為各種社會急性弊病的犧牲品﹐例如腐朽﹑犯罪﹑病態﹑飢餓﹑土地破壞﹑河水污染﹑軍事備戰﹑有權者掠奪食品和資源。” 為了控制人類的行為﹐什麼都有界線﹐不可越雷池一步﹐如法律﹑國界﹑警衛﹑政治﹐就是道德沒有界線﹐可以任意超越﹐權貴集團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人民大眾淪為社會底層的奴隸。

 社會有市場﹐經濟是基礎﹐然而操縱經濟的權貴集團最厭惡有限制。 他們反對所有的宗教﹐是仇恨﹐也是恐懼﹐因為宗教對社會中的經濟行為提出了道德約束﹐宗教道德代表了民眾的願望﹐受到普通平民眾目睽睽的監督。  當宗教學者提出﹐經濟的道德基本原則是平等和公正﹐是社會長治久安的基本保證﹐而這些宗教家被打入了十八層地獄﹐定為社會的反動份子﹐徹底剝奪了他們的話語權。  代表權貴階級的政府只許可他們深居寺廟﹐燒香叩頭守青燈黃卷﹐不許可他們對社會發表評論﹐美其名曰是“政教分離”的社會進步。

伊斯蘭世界的學者們在面對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後垂死階段﹐提出了經濟學的道德訴求﹐因此面臨著巨大壓力﹐被捲入了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真主在《古蘭經》中頒降了一系列經濟管理原則﹐歷代的學者們把這些原則轉化為伊斯蘭社會經濟學管理法規﹐一千多年﹐行之有效﹐保持了社會穩定﹐文明發展。 伊斯蘭經濟學的一個生命線﹐是對金錢借貸的利息限制﹐禁止從貸款中牟取暴利。  《古蘭經》說﹕“信道的人們啊﹗  如果你們真是信士﹐那麼﹐你們當敬畏真主﹐當放棄餘欠的重利。”(2﹕278)

如今橫行全球的金融風暴﹐其根源產生於美國華爾街的銀行放貸利息﹐給人類造成大災難﹐數千家金融公司宣告破產﹐把重大損失轉嫁給億萬貧窮百姓和其他國家。  追溯其原因﹐學者們發現從1980年代開始的次揭房貸制度是罪魁禍首﹐三十年積累的罪惡一次總爆發。  其實﹐人們卻不見天天存在的銀行利息是對廣大勞工階層的慢性吸血﹐使財富高度集中﹐養富了極少數特權階級。  美國聯邦銀行或英國銀行以低息出名﹐但是在他們實行的長期房貸制度中﹐對房奴們慢性吸血﹐貸款人最後還是落個窮光蛋﹐受一輩子剝削。

銀行利息之害,很多西方有良知的經濟學家早有發現和揭露。   西德尼‧霍姆在1967年出版的《利率歷史》(A History of Interest Rates)一書中﹐批判了資本家利用銀行利率對社會進行殘酷剝削的“歷史”。  這部現代金融學名著﹐證實了許多社會罪惡的後果﹐十年後再版﹐成為暢銷書。  霍姆先生在1983年病臥床榻時﹐囑托他的學生理查德‧塞拉﹐把他的研究深入下去﹐對他的論點和證據進行現代化增補﹐論證銀行利息制度將導致人類文明毀滅。

塞拉說﹕“看來波瀾壯闊的銀行利息﹐從1970年代和1980年代形成高潮﹐使全球的銀行利率達到歷史至高點。 查閱利率歷史﹐美國銀行利率是1800年以來的最高峰﹐英國超過1700年﹐荷蘭超過1600年。  也就是說﹐自從現代資本主義興起以來﹐從來沒有這麼高的銀行利率﹐它的惡果在2007年開始的一場全球金融風暴中﹐暴露無遺。  如今的利率仍舊居高不下﹐預示著不久將來更為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

高利率使一小部份人暴富﹐擁有巨額的現金﹐他們變成了全世界最大的高利貸貨幣商人﹐貸款給政府﹑公司﹑軍火商和房地產開發巨頭。 再由這些人把吸血管伸向民間﹐插入勞苦大眾的大動脈﹐吸血敲骨榨髓。   銀行利息是西方社會市場和經濟剝削制度的殺手鑭﹐刺激無窮發財慾望﹐產生社會經濟活動的巨大動力﹐也是人類文明滅亡的加速器。

伊斯蘭反對利息﹐是真主在《古蘭經》中的神聖啟示。 真主說﹕“吃重利的人﹐要像中了魔的人一樣﹐瘋瘋癲癲地站起來。  這是因為他們說﹕‘買賣恰像重利。’  真主准許買賣﹐而禁止重利。 奉到主的教訓後﹐就遵守禁令的﹐得已往不咎﹐他的事歸真主判決。 再犯的人﹐是火獄的居民﹐他們將永居其中。”(2﹕275)    伊斯蘭禁止買賣獲取重利﹐禁止貸款收取利息。 利息“里巴”是專指用身邊多餘的貨幣借貸出去﹐乘人之危﹐坐吃利息﹐不勞而獲。

真主恩賜人類社會流通貨幣﹐成為發展經濟和物質交流的媒介﹐促進社會發展﹐經濟繁榮﹐物質週轉﹐生活富足。  貨幣只是媒介﹐本身不會產生價值﹐所以不應是商品﹐因此不許可進行買賣和交易而從貨幣上牟取暴利。  猶太人多有從事放高利貸者﹐基督教徒多有模仿猶太人的高利貸方式變化為銀行利息剝削﹐他們都違背了他們信奉的宗教經典。  《聖經》有禁止利息的經文﹐他們不遵從﹐見利忘義﹐變得瘋瘋癲癲﹐神志失常。 《聖經》說﹕“假如你的弟兄貧窮﹐在你那裡經濟拮據﹐你就要扶助他……。  你把錢給他﹐不可收取利息﹔把食物給他﹐也不可向他放高利貸。”(利末記﹐25﹕35-37) 

貨幣可以用作資本﹐向生產和實業投資﹐促進物質生產和經濟繁榮。 資本的主人﹐對投資的生產和企業要付出時間和精力﹐關心事業發展和勞工生活﹐最後從合法利潤收益中獲得合理的分成。   投資者是參加經營的勞動者﹐他們享有收穫的合法權利﹐但是也承擔經營成敗的風險﹐所以公正的投資沒有固定的利息。  為客戶服務的銀行或錢莊﹐允許收取必要的服務費﹐成為管理者的生活來源﹐而不許可從貨幣上收取利息﹐進行貨幣剝削。  現代伊斯蘭金融學﹐是近代半個世紀學者們根據《古蘭經》和聖訓精神對資本主義經營方式的修正﹐創造了一條經濟發展的新途徑﹐在實際操作中﹐確定了許多符合現代世界經濟規律的新章程﹐這不是本文討論的細節範圍。

當資本主義經濟走向衰落和接近末日之時﹐伊斯蘭現代金融體制的出現﹐是人類文明的新希望。 伊斯蘭學者提出的無利息銀行制度﹐在逐步取得世界認同和進展﹐但是所遭遇到的阻力和抵制也十分激烈。  從高利貸性質的銀行利息制度中﹐產生了一批金融霸主和特權階級都是腐朽資本主義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必將展開殊死頑抗﹐反對伊斯蘭金融法制。  偉大的成功不會輕易可得。

伊斯蘭現代金融的體制﹐是根據真主啟示的經典﹐也完全符合猶太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經濟道德精神。  這些大宗教包容了全世界85%的人口﹐只有穆斯林向世界推出一套以宗教道德為準則的現代金融管理體制。  伊斯蘭金融包含了人間經濟運動的天性和本質﹐是人類信仰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應當為全世界大多數人所接受﹐成為現代文明的燈塔﹐指引人類最終走出資本主義的陰暗山谷。  今天正是春寒料峭的時節﹐離開春暖花開的好日子不遠了﹐真主恩賜人類的伊斯蘭﹐將綻放出奼紫嫣紅的滿院春色。

 

 (阿里編譯自A Moral Economy﹕Interest﹐Usuary and Islam)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道德 金融
頂:166 踩:22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6 (1058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6 (951次打分)
【已經有2165人表態】
594票
感動
482票
路過
483票
高興
60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