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化透析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實踐伊斯蘭的核心價值觀 使穆斯林成為敬主愛人的優秀公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馬明良
熱度3367票  瀏覽366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0年10月29日 17:41

實踐伊斯蘭的核心價值觀

使穆斯林成為敬主愛人的優秀公民

——學經體會

  馬明良

講者簡介:

馬明良,西北民族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甘肅省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

代表性著作:《伊斯蘭文化叢書》(總主編)、《伊斯蘭文化新論》、《簡明伊斯蘭史》、《回族對偉大祖國的貢獻》(執行主編》。


一、伊斯蘭歷史和穆斯林傳統的簡要回顧

伊斯蘭教是天啟的開天古教,真主在不同歷史時期派遣了不同的先知和使者來弘揚認主獨一精神。西元610年,先知穆聖得到造物主安拉的“沃海伊”(啟示),安拉命他為其使者,責成他宣揚惟主獨尊、惟主獨拜、敬主愛人的精神。穆聖先在他的故鄉麥加城及其周邊地區宣傳認主獨一、惟主獨拜,反對多神崇拜和偶像崇拜;提倡勸善戒惡,公平、正義,反對暴虐和不義;末日審判,天堂、地獄,各得其所等等,進行信仰的啟蒙教育。認主獨一信仰經歷了嚴峻考驗(比倆勒遭遇)。西元622年,穆聖及其追隨者遷往另一座城市——麥迪那。

“凡是信士皆兄弟”。遷士和輔士結成兄弟的感人事蹟。敬主愛人的個案。在麥迪那,穆聖不僅僅是先知和使者,而且還成了受全體麥迪那居民擁戴的政治領袖。他在此不但繼續宏揚真主至高無上,反對各種形式的偶像崇拜等,而且還進行社會改革,制定《麥迪那憲章》;建立“烏瑪”,在政治、經濟和社會事務以及婚姻家庭等方方面面實施伊斯蘭法。與此同時,穆聖率領穆斯林與麥加古萊什貴族進行了多次的武力較量,最終迫使對方承認了麥迪那穆斯林政權的存在,並簽訂了《侯岱比葉和約》。西元630年,麥加古萊什貴族違背和約,穆聖親率穆斯林大軍兵不血刃地光服麥加。西元632年,穆聖去世,他為世人留下兩份精神遺產:《古蘭經》和“聖訓”。

四大正統哈裡發時期(西元632-661年)是伊斯蘭文明根基的鞏固階段。這一階段,伊斯蘭教的影響不局限於阿拉伯半島;穆斯林向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挑戰,前者被消滅,後者被打敗,伊斯蘭國家的版圖隨之拓展,伊斯蘭文明的影響隨之擴大。

西元661年哈裡發阿裡遇刺身亡。伍麥葉家族出身的敘利亞總督穆阿威葉被敘利亞和埃及貴族擁立為哈裡發(661-680年在位),定都大馬士革,建立伍麥葉王朝(661-750年)。大約我國的唐宋時期,是阿拔斯時代(西元750年-1258年),穆斯林繼承先輩開創的基業,懷著對真主的敬畏和熱愛,認真學習《古蘭經》和《聖訓》,並領會其精神實質,從中獲得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努力求知,取得累累碩果。出現了教義學、教法學、哲學、史學、文學、醫學、數學、化學、物理學、天文學、地理學的繁榮,推動了經濟的騰飛與社會的進步,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能與唐朝相媲美的發達國家。那時的穆斯林是有尊嚴的民族,也是優秀的民族。在法學方面,穆斯林學者經過長期努力,構建了伊斯蘭法系。

伍麥葉時代和阿巴斯時代,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文化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矛盾、經濟矛盾錯綜複雜,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許多問題在經訓中找不到現成答案。於是,伊斯蘭法學家們根據經訓的基本原理和伊斯蘭教的基本精神,從穆斯林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運用古希臘的邏輯學、數學等理論和方法,經過艱苦的探索,研究出了創制法律的一整套規程、途徑和方法,特別是探索出了除了《古蘭經》和《聖訓》之外的法淵源,如公議、類比、擇善、公益等。

伊斯蘭法的立法依據或法淵源依次為:

第一、《古蘭經》。

第二、《聖訓》。

第三、公議,稱“伊智瑪爾”,指在經訓中找不到現成答案的情況下,權威法學家們根據經訓基本原理作出判斷,並達成的一致意見。兩條“聖訓”被認為是“公議”的根據:“我的民眾不會同時犯錯誤”。“穆斯林大眾視為善者,真主亦視為嘉善;穆斯林大眾視為惡者,真主亦視為邪惡。”大眾一致意見在實踐中難以操作,故變成了權威法學家們的一致意見。

第四、類比,稱“格亞斯”,有比照、類推之意,指比照經訓的規則推論和處理類似的問題。類比法的確立使伊斯蘭法的立法機制更加靈活,形成了一種由此及彼、由一到多、由表及裡、舉一反三的永不停滯的滾動的智慧,使伊斯蘭法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

第五、擇善,稱“伊斯提赫桑”,指對經訓中沒有明確規定的問題,本著對當事人最公正最有利的原則 作出選擇和處理。

第六、公益,稱“麥斯萊哈“,指在不違背經訓原則的前提下,從穆斯林民族和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作出決斷。

中國穆斯林也曾做出過驕人的歷史貢獻。穆斯林先輩們漂洋過海,闖過無數的暗礁、險灘和驚濤駭浪,從遙遠的紅海之濱和波斯灣岸邊來到中國的廣州、泉州、揚州等地傳播伊斯蘭文明。他們萬里迢迢,穿過茫茫沙漠,越過千山萬水,從中亞、西亞來到長安、洛陽、開封等通都大邑,開展經貿活動和文化交流,同時也把伊斯蘭的種子播撒在北方大地。明代的胡登州老人家開創經堂教育的先河,使伊斯蘭代代相傳。明清時期的王岱輿、劉智、馬注、馬複初等著名伊斯蘭學者,鑽研四教(伊儒釋道),溝通東西,寫出《天方性理》等許多傳世之作,為在中華大地上弘揚敬主愛人的伊斯蘭精神作出巨大貢獻。王靜齋、馬堅等現代伊斯蘭學者,殫精竭慮,嘔心瀝血,把包羅萬象、博大精深的《古蘭經》翻譯成漢文,從而為漢語世界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瞭解伊斯蘭的真諦而建立了不朽功勳。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期間,宗教是重災區,清真寺拆的拆,關的關,阿訇抓的抓,殺的殺,宗教信仰不受法律保護,宗教信仰者受到殘酷迫害的情況下,我們的許多阿訇和群眾仍然堅守信仰,毫不動搖,經受了真主的考驗,終於等來了1978年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恢復。

今天,中國穆斯林的使命是什麼?特別是作為領袖的阿訇最需要思考的是什麼?除了一般的教義、教法外,當下我們的阿訇們還需要大講特講什麼?

首先,要跳出小圈子,登高望遠,要有大視野,認清時代,學會:

看大勢(國際國內形勢),

顧大局(穆斯林根本利益),

謀大事(長遠目標)。

大的形勢是:國際上,伴隨著全球化,各種文化,各種宗教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相互激蕩,相互競爭日益激烈;國內,執政黨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正常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為發揮宗教在心靈撫慰、道德教化、社會穩定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西方腐朽文化的衝擊和侵蝕。目前世界各地轉播的新聞,90%以上由西方七大國壟斷,其中美國控制了全球75%的電視內容和網路內容的生產和製作。借助影視、網路等現代傳播手段,西方文化已向伊斯蘭文化發起了挑戰。特別是歐美和日本等國的腐朽文化如暴力、色情、扭曲的價值觀念和變態的生活方式對下一代造成了和正在造成嚴重危害,一些青年人喪失民族尊嚴和民族自信心,已經成了西方文化的俘虜。

當今穆斯林遇到的更大的威脅和危險是:

宗教被歪曲,

思想被侵蝕,

心靈被污染,

信心被動搖,

意志被瓦解。

如何應對挑戰?我們怎麼辦?是糾纏細枝末節的分歧,搞內鬥,搞內耗,四分五裂?還是求同存異,齊心協力?

當務之急不是糾纏細枝末節,辯論那個派誰對誰錯,誰是正道,誰是歪道,來一爭高低,而是顧全大局,讓下一代如何防範西方腐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蝕,回到正道上來,這是重大戰略問題和生死攸關的大事,也是大局。每個人,尤其是有影響的人如阿訇、學董、學者、老闆要顧這個大局,謀這個大事,否則就是失職,到時候會受到清算和問責。如何顧這個大局,謀這個大事呢?要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刻而不是膚淺地理解經典的真諦,發揚聖人和聖門弟子的優良傳統,擱置細枝末節的爭議,共同實踐伊斯蘭的核心價值觀,憑智慧和善言傳道,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取信于人,增強伊斯蘭的感染力、感化力、親和力,樹立穆斯林可敬可親可愛的形象,使穆斯林成為虔誠的信士、優秀的公民。

 

二、伊斯蘭的核心價值觀:敬主愛人

敬主體現天道,愛人體現人道。天道與人道結合,出世與入世兼顧。以天道指導人道,以人道表徵天道。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奉獻。“你們把自己的臉轉向東方和西方,都不是正義。正義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並將所愛的財產施濟親戚、孤兒、貧民、旅客、乞丐和贖取奴隸,並謹守拜功,完納天課,履行約言,忍受窮困、患難和戰爭。這等人,確實忠貞的,確實敬畏的”(《古蘭經》2:177)。“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任何物配他,當孝敬父母,當優待親戚,當憐恤孤兒,當救濟貧民、當親愛近鄰、遠鄰和伴侶,當款待旅客,當款待奴僕”(《古蘭經》4:36)伊斯蘭教強調睦鄰、親鄰,《古蘭經》要求人們“親愛近鄰、遠鄰。”“近鄰”和“遠鄰”既指穆斯林,也包括非穆斯林。先知嚴禁傷害鄰居,他曾連續三次說“他沒有信仰!”其弟子問到底是誰沒有信仰? “他說:“就是傷害鄰居,使之不得安寧的人。”他又說:“在真主那裡,最好的鄰居就是對鄰居最好的人。”伊斯蘭認為,全人類包括非穆斯林都是人祖阿丹的子孫,同根同源,理應相親相愛。西元622年,先知穆罕默德在創建麥迪那穆斯林政權的過程中,容納了所有生活在麥迪那及其周邊地區的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者——在這個政權裡,穆斯林、猶太教徒、多神教徒和具有各種信仰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先知穆罕默德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這一原則,他與麥迪那的居民共同制定了為所有的人所遵循的一個憲章,即著名的《麥迪那憲章》,對於非穆斯林,只要他們不反對穆斯林,不與穆斯林為敵,就保護其生命財產安全,確保其宗教信仰和名譽不受侵犯。西元630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領穆斯林大軍由麥迪那打回故鄉麥加,人們預料這回他要報復那些曾經迫害過他甚至企圖謀殺他、雙手沾滿穆斯林鮮血的麥加貴族當中的多神教徒,而他卻一一赦免了他們,表現了伊斯蘭教的仁愛與和平精神。這也應該是一種聖人的道路吧?!穆斯林應該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包容世界,以深沉的愛擁抱世界,以體現伊斯蘭的真精神。《古蘭經》明確了穆聖的使命:“我派遣你,只是為了普慈眾生”。或譯“我派遣你,只是為了憐憫眾世界的人”(21:107)。在這裡,真主沒有說:“我派遣你只是為了慈憫穆斯林”;也沒有說“我派遣你只是為了慈憫全人類”;而是說:“我派遣你只是為了普慈眾生”,因為他是普慈特慈的主,他普慈所有有生命的存在,包括人類(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動物、植物等等眾生或眾世界。

有人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大海;比大海寬闊的是藍天;比藍天寬闊的是男人的心;其實,最寬闊的胸懷應該是穆斯林的心。

清代伊斯蘭學者馬注說:“能慈骨肉者,謂之獨善;能慈同教者謂之兼善;能慈外教者謂之公善;能慈禽獸、昆蟲、草木者,謂之普善”。這就要求穆斯林不但要愛跟自己的骨肉,而且還要愛有共同信仰的人——穆斯林;不但要愛有共同信仰的人,還要愛有不同信仰的全人類;不但愛自己的同類——人,而且還要愛真個大自然(包括一切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動植物)。概括起來就是“三同一異”:愛同胞→愛同道→愛同類→愛異類 。不斷擴大愛的邊界,提高愛的層次,昇華愛的境界。當然,這所有的愛,都有個前提,就是愛真主。敬真主的最高境界就是愛真主。馬注先生的話就是對這段經文的最好注解:把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家庭的和諧,穆斯林內部的和諧,穆斯林與非穆斯林的和諧等等,全都包括進去了,而且表述很精練,很精確,很精彩,值得我們認真推敲,仔細琢磨,慢慢品味,用心學習。聖訓中說:“任何人不可能進天堂,除非憑著信仰;任何人不可能有真正的信仰,除非愛他的兄弟就像愛自己一樣。”也就是說:沒有伊瑪尼(信仰)的人不可能進天堂;沒有愛心、極端自私的人,伊瑪尼不健全。人與人之間的慈愛、善行豈止是散錢?豈止用金錢來表達?善行和人道天地廣闊,聖訓說:一切“瑪阿如福”(善行)均為“索得格”(施捨):1.以微笑面對兄弟屬於“索得格”;2.命人行善,止人作惡屬於“索得格”;3.指引迷路者屬於“索得格” ;4.幫助視力不佳者屬於“索得格” ;5.清除路上的石塊、荊棘、骨頭屬於“索得格” ;6.與兄弟分享飲水屬於“索得格”。

 

三、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環境,

1.節約資源,禁止浪費。

伊斯蘭關於這方面的具體要求很多,如對資源的消費要求有所節制,禁止浪費,認為浪費是犯罪。《古蘭經》說:“你們應當吃,應當喝,但不要浪費,真主確是不喜歡浪費者”(7:31)。對於自然資源,不但匱乏時需要節約,而且富餘時也不能浪費,相傳,先知穆罕默德時代,一個人在濤濤的的河邊做小淨,準備禮拜,他看見這人用水無節制,就批評說:“即使在河邊也不應為禮拜而洗臉三次以上”。至於對糧食和其它食物的浪費,更在禁止之列。在禁止人們亂砍濫伐的同時,號召人們多植樹,多造林,綠化、美化、優化環境。先知說:“任何人若手中擁有一棵樹苗,明知明天就要死亡,也要把這棵樹種下去”。

2.保護動物有回賜,傷害動物有罪

先知借此曉喻人們:“對一隻動物之善行同樣可貴;對一隻動物之暴行與對人之暴行有同樣的罪孽”。他聽說有人從鳥巢中抓了幾隻皺鳥,而母鳥在空中盤旋哀啼,他便問:“是誰抓了幼鳥而使母鳥傷心?”隨即命令立即將幼鳥放回原處。穆聖不允許人們把動物捆綁起來,不允許將動物用作練習射擊的活靶,不允許捕獵動物,籠養取樂。先知還給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個人在長途旅行中口渴難忍,發現一口井,喜出望外,汲水痛飲,飲畢上路。途中見一條狗臥在路邊,急喘氣,舔濕土,有乾渴狀。此人自語,此狗必渴,如同我方才之難忍。他走到井口汲上水來,返回去讓狗喝,真主因此賜福於此人。後代的穆斯林法學家收集早期的“聖訓”和規章,制定了包括保護動物、森林、樹木、牧草、水源等的一系列法律,成為約束穆斯林行為的有力武器。

如果我們當代中國穆斯林遵行了真主的命令和聖人的教導以及先賢的教誨的話,就一定能夠成為真主喜悅的人,也一定能夠成為有利於家庭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的可敬可親可愛的人,我們將會成為活得更有尊嚴,“沒有憂愁,沒有恐懼”的兩世吉慶的人。(啊米納!)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伊斯蘭 價值觀
頂:138 踩:16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4 (74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3 (712次打分)
【已經有1613人表態】
429票
感動
378票
路過
410票
高興
39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