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在綫圖書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中國回教小史》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寧夏新聞網    作者:白壽彝
熱度8685票  瀏覽1391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0年12月04日 20:23

 
        禮堂和公共墓地的創建


  回教人宗教活動的中心,是在禮拜寺。禮拜寺,唐人叫作"禮堂"。杜環《經行記》說大食的禮堂容數萬人,就是指麻嘉(Makka)的大禮拜寺說的。這是"禮堂"之名所自始。


  北宋歐陽修撰《唐書•大食傳》,也因襲《經行記》,採用"禮堂"的名宇。


  南宋嶽珂記其在紹熙三年(西元 1192年)所見回教禮堂,說"有堂焉,以祀名"。這似是又有"祀堂"的名字。開禧二年(西元1206年)前,方信孺著《南海百詠》,則採用"禮拜堂"三個字作名稱。


  唐時,在中國的禮堂,相傳有兩個。一個在長安,即現在大學習巷的禮拜寺。一個在廣州,即懷聖寺。


  長安大學習巷禮拜寺裏有一塊碑,題作"創建清真寺碑",碑尾題"天寶元年"。如果這碑可靠,它就算是一塊最古的回教碑,這寺也就是一座最早的禮堂。但近年經專家考證,這塊碑實在靠不住,它最早也不過是明代的東西。因而,這座寺是甚麼時候創建的,也就成問題了。


  懷聖寺湘傳是隋開皇年間創建的。據說這時,穆罕默德命賽一德斡歌士帶著三十冊《古蘭經》到中國來傳教,遂在廣州首建這個寺。但這傳說顯然不可信。開皇年間,穆罕默德尚未傳佈回教,如何能派人到中國傳教?《古蘭經》成書,是在穆罕默德去世之後,斡歌士如何能于穆氏在世時攜帶全經到中國去?這都是不可能的。


  這兩個寺雖沒有確切的證據,可以證明它們是在唐時創建,但唐時長安之有回教禮堂是可能的,廣州有回教禮堂之可能性更大。懷聖寺雖不見得創建于唐,但至晚要創建于宋,比長安大學習巷的寺要早得多。


  唐大中五年(西元851年),有一個大食商人叫作蘇萊曼(Su-la。)的,到廣州來。據他說:"廣府是商人彙集的地方。中國皇帝派一個回教人,處理在這裏經商的回教人間的訴訟。在每一個節期,就由他領導大家禮拜,宣讀天啟,並為回教國的蘇檀(Sultan)祈福。伊拉克(lrak)的商人對於他的判斷,總是服從的。他按照真理做事,他的判斷總是合於真經和教規的。"這個裁判訴訟的人,似乎就是宋時所說的蕃長。他是一個執法者,同時也就是一個教長。他所住的地方,似乎就是宋時所說的蕃長司。這是一個凡人法庭的所在地,也是一個宗教活動中心的所在地。如以現在回教社會中,司法和教務不分的情形來看,這個蕃長司在實際上也應該就是一個禮堂。如果這話不錯,則我們根據蘇萊曼的報告,說唐時廣州有回教禮堂的存在,總應該和事實相去不遠吧?


  嶽珂記紹照三年所見聞雲:


  番禹有海徐雜居。其最豪者蒲姓,號白番人,本占城之貴人也。既浮海而遇風濤,憚於複反,乃請於其主願留中國以通往來之貨。主許焉,舶事實賴,給其家。歲益久,定居城中,居室稍侈靡逾禁。使者方務招徠以阜國計,且以其非吾國人,不之問。故其宏麗奇偉,益張而大,富盛甲一時。……


  獠性尚鬼而好潔,平居終日,相與膜拜祈福。有堂焉,以祀名,如中國之佛而實無像設。稱謂聱牙,亦莫能曉,競不知其何神也。堂中有碑,高袤數丈,上皆刻異書,如篆箍,是為像主。拜者皆向之…••中堂有四柱,皆沈水香,高貫於棟。曲房便榭,不論也。……


  後有卒堵波,高入雲表,式度不比它塔。環以甓,為大址,累而增之外園而加灰飾,望之如銀筆。下有一fi,拾級以上,由其中而園轉焉,如旋螺。外不復具梯蹬。每數十級,啟一竇。歲四五月,舶將來,群獠人於塔,出於竇,啁啾號噱,以祈南風,亦輒有驗。絕頂有金雞其巨,以代相輪,今亡其一。


  他日,郡以歲時勞宴之,迎導甚設。家人帷觀,餘亦在。見其揮金如糞土,輿皂無遺。珠璣香貝,狼藉坐上,以示侈。 帷人曰:此其常也。後三日,以合薦酒,饌燒羊以謝大僚,日如例。



  依這所記把堂與塔之關係及形式來說,它們顯然就是懷聖寺和懷聖塔。考之於明清兩代的記錄。如《殊域周咨錄》、《羊城古鈔》、《廣東通志》等書,也可證明這是不錯的。這可見,懷聖寺雖不必是唐建,然它至晚是宋建,是可以相信的。又,以蒲姓所表現的身份,和"群潦"之出人於塔以祈南風的情形來看,蒲姓之為蕃長,及其祀堂之為公共建築,似也很可相信。這一點,對於幫助我們理解唐宋時回教禮堂之性質,是很有意義的。

 懷聖寺外,宋時尚有泉州清淨寺和揚州寺的創建。清淨寺是紹興年間(西元1131-1162年),撒那威(Shind)人納只卜穆茲喜魯丁所建。寺有層樓,有高塔,並有田土房產,以供寺中薪給和修葺的費用。這寺,在元明時曾屢經修補,宋時規模到現在還大致可見。揚州寺,是德佑間(西元1275年)補好了所建。今在揚州太平橋。


  宋時,廣、泉兩地又有回教人的公共墓地。。泉州的墓地,經始於紹興壬午(西元 1162年),完成於隆興癸未(西元 1163年),是蒲霞辛和納只卜穆茲喜魯丁經營的。廣州的公共墓地,創建人已不可考,也是南宋時始見於記錄的。


  唐宋時在中國的回教人,差不多可以說,都是外國人。但自從他們在中國建寺,建公共墓地後,他們和中國的關係一天一天地密切起來,回教和中國的關係也要一天一天地密切起來了。


        本章參考資料舉要


  關於"創建清真寺碑",可看陳垣講的《回回教人中國史略》(《東方雜誌》第二十五卷第一號),牟潤孫譯的桑原騭藏《創建清真寺碑》(《禹貢胖月刊第五卷第十一期)。


  關於懷聖寺的,可看陳裕菁譯的桑原鴛藏《蒲壽庚考》第二章注二九至三一。並可看劉智《天方至聖實錄》卷二十(有成都木刻本)。


   關於清淨寺的,可看白壽彝《跋吳鑒清淨寺記》(《回教文化》一卷一期)。


  關於泉州墓地的,可看林之奇《拙齋文集》卷十六之《泉州東坡葬蕃商記》(文津閣《四庫全書》抄本)。


  關於廣州墓地的,可看方信孺《南海百詠》。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347 踩:39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4 (182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8 (1751次打分)
【已經有4369人表態】
1228票
感動
1068票
路過
979票
高興
109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