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化透析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論伊斯蘭信仰與現代人的精神需求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中國穆斯林》    作者:馬明良
熱度4080票  瀏覽457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2月15日 15:07

【摘  要】長期以來,人類無情地向自然宣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現代人覺得人們賴以生活的財富的匱乏,是因為現代人覺得人的幸福生活就在於豐富的物質財富。本文認為,伊斯蘭教信仰有助於改變現代人類對人生追求的片面性,確立一種更加合理的、更符合人性的發展觀和幸福觀。

【關鍵字】伊斯蘭教;現代人;精神需求


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甘肅舟曲洪澇泥石流災害、世界各地的乾旱與洪澇災害,局部戰爭、資源爭奪,生靈塗炭,等等接二連三的天害與人禍,令我們應接不暇,給我們以極大的震撼。其實災難遠不止這些。

這些就是當今世界全球性問題的一部分,全球性問題如生態失衡、倫理失範、情感失調、市場失序、資訊失真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是自食其果。

我們人類與天鬥,與地鬥,在製造了各種各樣的敵人後,卻發現最危險的敵人竟是我們自己一一人類妄自尊大,沒完沒了的折騰,與人過不去,與自己過不去,最終必然自食其果。

德國科學家希普克說:“地球這個太空船還有救嗎?”“地球上現有60億乘客,載著5萬億兆噸空氣和13億立方公里的水,其中只有2%是淡水……航船負載過重,一半乘客在挨餓,生命攸關的儲備已接近枯竭。”

出路何在?

 伊斯蘭的信仰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伊斯蘭的信仰有助於改變現代人類對人生追求的片面性,確立一種更加合理的、更符合人性的發展觀和幸福觀。

全球性問題包括生態環境問題出現的根源在於人,在於現代人的貪婪,在於現代人無節制地、掠奪式地開發自然資源,無情地向自然宣戰。長期以來,人類無情地向自然宣戰。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現代人覺得人們賴以生活的財富的匱乏,是因為現代人覺得人的幸福生活就在於豐富的物質財富。用簡單的邏輯來表示就是:知識——科技——生產力——生產率——經濟增長——社會財富——幸福生活。17世紀以來由英國科學家培根開始的自然科學的發展充分體現了人類對這一公式的無限信仰。近現代不少關於人類理想社會的推測,也是以這一邏輯為基礎的。他們認為,人類社會為什麼會有種種的不幸和苦難?人類為什麼要相互殘殺?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物質財富的匱乏。為什麼財富會匱乏?因為人類的理性還沒有覺醒,人類的科學技術還不發達,所以不可能創造大量的物質財富。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的理性不但已經覺醒,而且開始有力地干預自然和社會,並有力地推動社會的向前發展——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後工業文明或資訊文明。有了科技的迅猛發展,生產力的飛速提高,財富也成倍增長,人類在短短幾百年內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已經遠遠地超過了人類工業文明前的六千年的社會物質財富的總和,並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增加。人類現有的生產能力已經大大超過全世界人口基本物質生活的需要,按照原先的邏輯,人類社會應該進入普遍的理想狀態了,人們理應感到更加幸福。但事實並非如此,侵略戰爭、恐怖主義、貧富懸殊、資源掠奪、市場爭霸、金融欺詐、跨國犯罪、生態失衡、環境破壞,愈演愈烈。人們欲壑難填,貪得無厭。為了物質利益,人們不顧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無情地掠奪和佔有自然資源;不顧給他人帶來痛苦而損人利己,惟利是圖,比如毒奶粉事件頻頻發生;不顧人的尊嚴和群體利益而爭權奪利,勾心鬥角;不顧人類的命運和百姓的死活,而發動戰爭。導致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關係的嚴重失衡。

對人類來說,既有物質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二者缺一不可。物質需求的滿足是人生存下去的前提,所謂:“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尤其表現在人類早期的歷史時代。但精神需求的滿足絕非是可有可無的,人對物質需求的滿足與動物沒有太大的區別,人與動物的區別就在於精神需求及其滿足方式。可是,也許是人類在前工業文明時代遭受了由於物質上的貧困和匱乏而帶來的種種苦難和煎熬,並對此有了刻骨銘心的感受,因而現代人類的不屈不撓的拼搏,人類日益發展的科技進步以及許許多多精巧的制度設計和管理辦法,都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增加物質財富,以便滿足不斷增長、不斷更新的物質欲望和需求。結果,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人的一些無形的東西被擠到後面,有時甚至忽略不計。今天,所謂“發展”的概念幾乎專指經濟的增長,尤其是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及其速度。當今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把主要視野和精力都放在經濟增長方面,都患有“偏食症”。由此導致了對精神需求的忽視,對效益的癡迷,對科技的崇拜,對人的心靈的粗暴踐踏。從而使人類自身失去了平衡,處於需求紊亂、理智迷糊和行為失調之中。因此,人類社會的經濟雖然獲得了空前的發展,財富得到了空前的積累,物質生活有了空前的改善,比如房子越住越闊,心卻越來越窄。休閒方式五花八門,樂趣卻與日俱減。藥品和保健品越吃越多,健康卻每況愈下。我們可以征服外太空,卻害怕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互聯網使我們與大洋彼岸的陌生人聊得不亦樂乎,卻不願與近在咫尺的鄰居打聲招呼。家用電器充塞著我們的整個居室,但心靈不曾感到充實。我們被教會了識別各種假冒偽劣商品的方法,卻不曾被教會制止假冒偽劣的勇氣。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可找不到一兩個能傾訴衷腸的知己。生活中的禮品越來越多,而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卻越來越淡。我們軀體的活動半徑越來越大,而心靈的天地卻越來越小。我們得到了太多的鮮花與掌聲,卻不曾贏得一次由衷的敬佩。我們的享受越來越多,而抱怨卻不曾減少。我們的胃經常超負荷運轉,但眼神仍像嗷嗷待哺的嬰兒未曾有過滿足的時候,幸福感並沒有相應地增加,煩惱和不安反倒與日俱增。面對人生,人們反而產生了無意義感、無力感、頹廢感、孤獨感、恐懼感和絕望感等,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現代社會病,使個人失去了真正、真實的自我和人格獨立的基礎,成為“空心的個人”。難怪有人說:“現代人可以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翱翔,也可以像魚兒一樣在大海中暢遊,卻不能像人一樣在大地上生活”。如果說,生態失衡、自然環境被污染是令人可怕的,那麼,人們心理的失衡、內心世界的被“污染”和破壞,則是更令人可怕的事。

現代人只有懂得“發展”不僅僅是指經濟增長,而且還包括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以確立正確的發展觀和符合人性的幸福觀。伊斯蘭信仰在重利的同時,強調義,強調見利思義,強調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內心的淨化,講“參悟”、“自省”、“自覺”、“自律”,講克服私欲,講“捏提”(意念)之純正,內心的“則卡”(淨化)。這樣的人生追求,有助於現代人克服自私、貪婪、浮躁的毛病,確立一種既重經濟增長,又兼顧社會的全面進步、人的全面發展,即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相互協調的和諧的全面的發展現;確立一種既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又重視人的精神需求和心靈需求的、更符合人性的幸福觀。現代人只有把經濟增長和物質需要放到恰當的位置,對其給予合理的定位,才不致于瘋狂地向自然進攻;才不致於為物質財富和經濟利益而大動干戈,自相殘殺;才有可能建立一種互敬互愛、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相互支撐、共存共贏的全球倫理和全球秩序。而伊斯蘭信仰的仁愛理念和生態觀對於改變現代社會人與人為敵,與自然為敵的心態,確立一種與人為善、以鄰為伴的人際觀、國際觀和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比如伊斯蘭信仰關於全人類都同根同宗,都是一個大家庭中的成員,理應相親相愛相恤的理念;關於善待“近鄰”、“遠鄰”的理念;關於反對種族主義,全人類一律平等的理念;關於勸善戒惡,反對以大欺小,以強淩弱、以富壓貧的理念等,都有可能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和倫理資源,從而對改變現代人以鄰為壑、與人為敵的心態,構建與人為善、以鄰為伴、互助合作的人際關係和國際關係產生積極的作用,對改變現代人損人利己、爭權奪利、爾虞我詐、冤冤相報的心態和行為都有重要作用,尤其對於緩解現代化帶來的人際關係的緊張,遏制個人主義價值觀的無限膨脹,創造一個以愛換取愛、以信任換取信任的社會生活大環境和以平等交往、友好合作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克服霸權主義思維方式等將產生良好的影響。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所所長、甘肅省伊協副會長)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信仰 精神
頂:197 踩:20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7 (93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9 (1011次打分)
【已經有1737人表態】
502票
感動
397票
路過
394票
高興
44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