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伊斯蘭在中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中國的穆斯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穆斯林通訊    作者:李華英
熱度6454票  瀏覽104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6月22日 17:26

《人民畫報》1980年第一期,以21個文版發表了本文,圖為阿文版發表的部分彩照。

 

中國和穆斯林各國的友誼源源流長,伊斯蘭教在中國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伊斯蘭教的黎明時期,穆罕默德為了鼓勵廣大穆斯林尋求知識,曾有“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的訓示,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伊斯蘭教廣泛傳播之後,穆斯林建立了西瀕大西洋,東至中國邊陲的大食帝國,當時中國正處在唐代(西元618年—907年)的繁榮昌盛時期。這兩個東西毗鄰的大國,在後來長達六百年的歷史中,一向友好相處、不斷加強經濟和文化交流,對人類文明曾產生過巨大影響。

西元651年8月25日,奉穆罕默德第三任哈裡發歐斯曼之命,前來中國的第一個阿拉伯使者到達唐朝都城長安(今西安),他會見了唐朝皇帝,並介紹了大食帝國的情況和伊斯蘭教教義。史學家們以此作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標誌。從此,兩國的友好交往,通過絲綢之路和海上交通,日趨頻繁。據史書記載,在唐代,被派到中國的阿拉伯使者共37次;宋時(西元960年—1279年),被派到中國的阿拉伯使者共49次。由唐及宋,前來中國經商的阿拉伯、波斯穆斯林更是絡繹不絕。他們不僅攜帶香料、藥材、琥珀、珍珠等等而來;滿載絲綢、瓷器、茶葉等等而歸,而且還把中國發明的指南針、造紙術、和火藥製造術傳到歐洲,後來又把阿拉伯的醫學、數學、天文學介紹到中國。

在這些經商的穆斯林中,不少人在中國久居不去,同中國人發生了親緣關係,逐漸接受了中國文化,他們是中國最早的穆斯林。西元848年,穆斯林李彥昇還考取了唐朝的進士。隨著中國的廣州、泉州、杭州等地被辟為國際商埠,宋時前來中國的穆斯林,人數遠比唐時要多,他們的影響也比唐時要大。這時,不僅清真寺和穆斯林公墓的建立已見於記載,而且穆斯林蒲壽庚、蒲壽晟兄弟還擔任了宋朝的官職。

十三世紀,蒙古人征服中亞、西亞各民族之後,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等被迫隨蒙古軍隊進入中國。他們便開始了“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囤聚牧養”的生活,並隨蒙古軍政力量駐守各地。後來,這些被迫從戎的穆斯林有的被委以軍政要職,如賽典赤瞻思丁;有的經商、掌教;而大部分則是就地屯田務農,並與當

地居民通婚。這就是穆斯林遍及中國各地的原因所在。元代(西元1279—1368年)定居中國的穆斯林比唐宋時留居中國的穆斯林更多。雖然他們之中有多種民族成分,但共同的宗教信仰使他們在中國逐步融合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在十四世紀,不少穆斯林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起義。起義軍中的穆斯林將領英勇善戰,為明朝(西元1368—1644年)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明初歷代皇帝都曾下諭要保護伊斯蘭教,並在各地敕建清真寺以表彰他們的功績。明代,穆斯林中有不少名人,如航海家鄭和,在西元1405—1433年間,曾七次出海,訪問過三十五個亞非國家,其船隊規模遠遠超過當時西方的船隊,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舉。又如中國歷史上的清官、回族穆斯林海瑞,在其任官期間,伸張正義,執法不阿。作為歷史人物,後人用各種劇碼把他搬上舞臺。他的事蹟至今仍受人們稱頌。

除了與漢族歷史、文化有著密切關係的回族穆斯林之外,在我國新疆、甘肅、青海等地的維吾爾、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撒拉、東鄉和保安等各族人民先後也信奉了伊斯蘭教。這樣伊斯蘭教在中國就成了十個少數民族所信仰的宗教。

中國穆斯林不僅在政治、軍事等方面有不少歷史人物,就是在學術方面也人才輩出。比較著名的有十一世紀七十年代敘事詩《福樂智慧》作者維吾爾族詩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發明七種天文儀器的天文學家劄馬魯丁;通曉歷史、哲學、天文、地理的學者瞻思;元代著名詩人薩都拉;規劃元朝大都(今北京)宮闕的建築學家亦黑達爾丁,等等。

十六世紀以來,中國穆斯林中還出現了許多對《古蘭經》、聖訓、教法學、伊斯蘭哲學造詣精深的學者,他們的譯著甚多。其中王岱輿、馬注、劉智和馬複初被譽為“四大學者”。近代的謝赫·王靜齋,謝赫·馬良駿、謝赫·龐士謙以及1978年去世的哈吉馬堅教授,對伊斯蘭文化的傳播也頗有貢獻。

中國穆斯林具有反抗民族壓迫和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十八世紀以來,回、維吾爾、哈薩克、撒拉、東鄉等民族穆斯林的反清運動風起雲湧。

西北兩次回民大起義和穆斯林杜文秀領導的雲南回、漢、彝各族人民的聯合起義,規模最大,有力地動搖了清王朝的反動政治。在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945年),廣大穆斯林積極參加抗戰,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被譽為鐵軍。在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1949年),各族穆斯林也不甘人後,他們對祖國的解放做出應有的貢獻。

解放後,中國穆斯林在政治上獲得了新生。在我國各級權力機構中都有穆斯林的代表。根據憲法規定,在包括信仰伊斯蘭各族人民在內的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分別建立了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穆斯林各族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較大改善。歷史上多數穆斯林處於文盲狀態的時代已成為過去。由於憲法規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執行,廣大穆斯林的信仰受到尊重。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政府均規定為假日,並為穆斯林群眾過好這兩個節日準備必須物品。

1953年,中國穆斯林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組織———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然而,在林彪、“四人幫”橫行時期,我國的宗教政策也像其他政策一樣遭到踐踏。當時許多清真寺被關閉,穆斯林的宗教生活受到干涉。

粉碎“四人幫”以後,政府重申了宗教信仰自由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長期的根本政策。為確保憲法實施,在1979年7月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規定:“國家工作人員非法剝奪公民的正當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情節嚴重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現在各地的清真寺已陸續開放,穆斯林聚居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開放的清真寺已達一千九百多座。在新的形勢下,中國穆斯林和各國穆斯林的友好往來日趨頻繁。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除經常接待各國穆斯林友好使者外,去年以來還多次組織穆斯林友好使者出國訪問,增進各國穆斯林之間的友誼。中斷多年的中國朝覲團也已恢復。

中國信仰伊斯蘭的各族人民有一千三百多萬,占全國少數民族人口四分之一。他們和我國其他各族人民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在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和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伊斯蘭教在中國的悠久歷史,也生動地反映了中國人民和穆斯林各國人民的傳統友誼。

 

 原載《人民畫報》1980年第1期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歷史
頂:248 踩:32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1 (146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4 (1267次打分)
【已經有3155人表態】
896票
感動
739票
路過
725票
高興
79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