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穆斯林資訊 >> 環球觀察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美國穆斯林社會一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開拓》    作者:丁士仁
熱度4295票  瀏覽335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7月16日 16:44

美國華盛頓伊斯蘭中心

當歷史的車輪轉到西元2010年和2011年的春夏秋冬之時,這盤歲月的輪子似乎變得異常沉重,轉得非常艱難,而壓在下面的仿佛就是全世界的穆斯林,特別是大西洋西岸的美國穆斯林。一個不平靜的四季,美國穆斯林經歷了9.11以後最為嚴重的挑戰;西方的民主、自由和良知也受到了最為嚴厲的拷問。在這樣一個風雲變幻、雨雪交加的年份,我走進了美國社會,同美國公民一道見證了金融風暴以來的事態"寥落",也跟美國穆斯林一起承受了被敵視被醜化的壓抑,同時也享受了西方文明的甘甜。

美國北部的四季,非常分明:冬天,風雪交加,寒風凜冽;春天,風和日麗,柳暗花明;夏天,烈日炎炎,晴空萬里;秋天,花木凋零,山河冷落。在美國一年,我覺得美國穆斯林的境況似乎一直處在四季的交替當中,時風時雨,時冷時熱,陽光中夾雜著寒流,安逸中潛藏著殺機。

冬天。北方波士頓的冬天,是我經歷過的最不尋常的冬天。每次下雪,都是十幾釐米厚,隔三差五就下雪,層層累積,足有尺餘厚。每到雪天,烏雲密佈,狂風呼嘯,本想邀朋友在雪中漫步,沒想到美國的雪天如此怕人,只好作罷。據說2010年的冬天是波士頓幾十年來罕見的大雪之冬,正如這一年是美國穆斯林生活中少有的承受壓力最重的一年。

2010年7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的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極端主義小牧師,以紀念"9.11事件"9周年為由,打出焚燒《古蘭經》的旗號,公然挑釁世界穆斯林,引起美國社會一片譁然,穆斯林世界也群情激憤。以牧師為首的極端分子,其仇恨的矛頭顯然是指向伊斯蘭的,但首當其衝的是美國穆斯林。美國的元首們發話了,奧巴馬和希拉蕊出來譴責了牧師的這一不負責任的做法。可是,僅僅是幾句譴責的話而已,沒有實質性的杜絕,即便牧師做出那樣的蠢事,美國的"民主"和"人權"是可以容忍的。美國穆斯林深知這一點,因而一直憂心忡忡,因為牧師既然大放厥詞,說不定哪天他心血來潮真的做出傻事來。不幸的是,《古蘭經》在9.11紀念日沒有被焚燒,卻在2011年3月20日被那位牧師在他的小教堂當眾燒了一本。美國的"人權"既受到拷問又遭到踐踏,還暴露出了它的弱點。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人權與仇恨的較量中,前者往往被化為烏有;紙上的人權根本保護不住一個弱小的群體;弱者的保護傘,是要比口號和理論更實在的東西。我很慶倖中國的穆斯林,有國家和政府這把強大的保護傘在庇護,任何針對他們的陰謀,在沒有傷及他們之前就被國家消滅在了萌芽之中了。美國穆斯林不一樣,在民主和自由的口號下,政府不干預個別極端分子的言行,任何中傷誹謗都直接落到他們的頭上。

2010年8月3日,紐約市城市地標保護委員會全票通過一項決定,同意拆除紐約世貿遺址附近一幢擁有百年歷史的樓房,並在此地新修建伊斯蘭文化中心和清真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決議立刻在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對許多美國民眾而言,在世貿遺址旁建清真寺意味著撕開久未癒合的傷口,而對穆斯林來說,是他們享受人權、行使自由的具體表現。美國民眾示威遊行,怒不可遏,大有殺盡趕絕穆斯林而後歡之勢。美國穆斯林的神經又一次繃緊,"人權"和"自由"再次受到考驗。按照美國的憲法,公民修房建樓是他們的自由,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在離美國人傷痛的地方相隔幾條街之外的清真寺原址修伊斯蘭文化中心卻激起了千層浪。奧巴馬礙於法律的面子,不得不說修清真寺是合法的。這又引起某些人對奧巴馬基督教信仰的懷疑,甚至有人說,奧巴馬暗地裡信仰伊斯蘭。奧巴馬怕連累自己,不得不在許多公開的場合反復強調"我不是穆斯林!","我不是穆斯林!"。在這樣一個連說聲"我是穆斯林"就會受到牽連的國度,穆斯林內心深處的壓抑和折磨是可想而知的。

從2010年11月25日開始,阿拉伯的革命風暴驟然刮起,從北非到西亞,幾乎席捲了整個阿拉伯世界,世界的目光一下子又集中到了中東穆斯林身上。美國的媒體鋪天蓋地報導"民主進程"和革命中的點點滴滴。由於這次劇變多少與美國和西方輸出的民主思想有關,西方人大為興奮,加上推翻老政府以後如何還能左右新政府以保存各國在那裡的利益,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不遺餘力地對革命施加影響。大國和政治家在玩遊戲,可憐的中東穆斯林卻被推上前沿,做生命和財產的犧牲。當西方人津津樂道民主的力量和民主思想在中東的高漲時,美國的穆斯林,特別是與動盪國家有直接聯繫的人,惶惶不可終日。誰都知道,革命的大潮是不可逆轉的,誰也無法抵擋,一定會成功,但革命中的犧牲由哪一個個體來承擔呢,誰也說不清。我常去一家摩洛哥人開的食品店,半島電視臺的阿語頻道一直開著,店主和關心時局的阿拉伯人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的每一個畫面和每一條新聞。

2011年5 月2 日,一條新聞震驚了全世界。全球的大小報紙頭版頭條登出"拉登被美國海軍陸戰隊擊斃"。這條消息讓嚇破了膽的美國人十年來第一次放鬆下來,感到興奮異常,不顧寒天黑夜走上街頭盡情狂歡,似乎從此再不用怕誰了。而同一條新聞卻讓世界反美武裝沮喪,讓大多數穆斯林悲傷。美國穆斯林進退兩難,酸甜苦辣交織在一起。作為美國公民,應該為美國除掉"美國的心頭大患"而高興,卻作為穆斯林,對這位強硬的穆斯林弟兄的行為感到惋惜,為他的遭遇感到痛心。當美國人為慶祝反拉登戰爭的勝利而歡欣鼓舞、奔相走告時,美國穆斯林隱約覺得他們似乎向穆斯林炫耀和挑釁,仿佛在說我們打敗了你們。美國穆斯林的尊嚴和良知在這樣一個進退維谷的境地中遭受著折磨。

美國的冬天,跟以往一樣,但由於連綿不斷的大雪和逼人的寒氣,讓人覺得它似乎比哪裡的冬天都要漫長和難熬。我在美國的體驗不多,但這一年動盪的穆斯林局勢,在我的感覺中,沉悶的氣氛佔據了大半,像美國的積雪覆蓋著大半個國土一樣。

春天。美國的陽光分外明媚,空氣異常清新,適合各種植物的生長。春天一到,到處花香鳥語,綠樹成蔭,各種鮮花爭相鬥豔,正如美國的自由和民主給了多元文化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空間。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多元文化構成了它的文化基調。儘管最早的歐洲移民帶來的是基督教新教文化,但民主的政體爽快地接納了後來的中國文化、印度文化、非洲文化、猶太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各種文化雖有差異,可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受到保護和尊重。美國穆斯林婦女戴紗巾進出政府機關和學校公司,不被人感到奇怪;以穆斯林身份進入國會議員不會覺得意外;在正常的交往中,美國穆斯林作為個體,沒有受到歧視。我覺得美國是這樣一個國家,對外國穆斯林國家進行軍事干預,實行制裁打壓,以防止伊斯蘭力量影響美國的利益,而對國內的穆斯林卻恩寵有加,使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尊嚴的美國公民。這就是許多美國穆斯林始終維護美國利益的原因所在,即使他們對某些政策不滿,在總方向上還是與國家保持一致。他們積極參政議政,接受美國教育,服兵役,甚至前往阿富汗、伊拉克等穆斯林國家參戰。

長期以來,在我的心目中,一提到西方文化,那些不堪入目、下流低俗的東西似乎就是她的代表;與中國傳統文化和伊斯蘭的價值觀不一樣的,我們都以為是西方文化。然而,我們所批判的,實際也被西方文化唾棄的糟粕,往往我們接受的就是這些糟粕,而真正的西方文化中有無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美國人相互一見,不管認識與否,也不管是男是女,都投以善意的微笑,讓人感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和友愛。這正是伊斯蘭所宣導的,穆聖說:"予人一笑是‘索德格'(施捨)"。美國的圖書館和博物館之類的公共學習場地隨處可見,就像中世紀巴格達的圖書館一樣。偌大的閱覽室,鴉雀無聲,只聽見翻書和敲打電腦鍵盤的聲音,偶爾有人打一個噴嚏,會從大廳的各個角落傳來"願主賜福你"的祝福聲,讓人覺得你的存在伴隨著無數人的關愛和保護。我曾以為,回答噴嚏是伊斯蘭的聖行,沒想到這也是西方文明的傳統。我所在的哈佛大學可以說是西方文化的腦髓,原以為西方文化的精華和糟粕都會集中到這裡。然而,我見到的情形讓我吃驚不已,感慨萬千。哈佛的校園如此純潔和文明,到處見到的是勤學和拼搏,我從來沒有在校園裡見到男女拉拉扯扯、摟摟抱抱的,連男女牽著手談情說愛的都見不到。這使人想到國內大學校園的混亂現象,令人髮指。善良的人們有時想瞻仰神聖的學術殿堂,卻被校園不雅的景象破壞了他們心目中大學的高尚形象,有些人甚至不敢將子女送大學讀書了。

美國被許多國家的人嚮往,據調查,穆斯林國家的人反美情緒普遍高漲,而當問到他們最希望生活的地方時,多數人還是願意去美國等西方國家生活,因為那裡的民主和自由讓個體生命活得有尊嚴,衣食無憂。確實,美國穆斯林生活得很舒適、穩定,吃不飽肚子的情況不會發生。美國的福利待遇和社會慈善事業足以讓一個守法的公民吃飽喝足。據說有一位中東的穆斯林弟兄,生有五個女兒,一家七口在自己的國家生活部下去,就設法移民,來到了美國。美國政府每月每人的生活低保是一千多元,一家人每月的低保加起來就是上萬,而一家人的開支還超不過三千,包括住房。這位父親不用工作,每月就有大筆的收入,可他們在美國仍然是特困戶,還享受各種慈善救助。美國的物價和生活開支,低得讓人不敢相信,而且除了汽油外都很穩定,每年的漲幅很小。我的房東太太還報怨,有些東西十年中漲了近一倍,漲幅太大了。享受著如此的恩典,美國穆斯林感覺到個人生活是非常幸福的,而且在教育上也有成就。在美國,穆斯林受教育的程度僅次於猶太人,高於其他群體。我發現美國的穆斯林在宗教信仰和操守方面表現得很真實,虔誠的人是真虔誠,沒有任何做作;不虔誠的人,坦然地表露不虔誠。可能在宗教信仰完全自由、而且沒有傳統束縛的國度裡,每個人真實地展現自己的內心,而印度、巴基斯坦的移民無論走到哪裡,都以他們虔誠的信仰和高尚的素質引領穆斯林社會,在美國也是如此。

波士頓穆斯林在體育館舉行古爾邦節會禮

夏天。波士頓的夏天因為靠近海洋而不十分炎熱,沒有燒灼的記憶,就像我在美國一年,沒有感到讓美國穆斯林特別開心和興奮的事。唯一讓人欣慰的是,美國社會還存在著良知和同情,當美國軍隊駕坦克拖大炮開向穆斯林國家時,有良知的人們不分膚色、不分信仰同穆斯林一道加入反戰示威的行列,很多遊行還不是穆斯林發起的;當一小撮極端分子企圖焚燒《古蘭經》、褻瀆伊斯蘭時,有正義感的人們會站出來為穆斯林說話;當一部分人阻止穆斯林在9.11遺址附近修建清真寺時,許多媒體和政府高官,包括奧巴馬總統在內替穆斯林辯護,而且美國的猶太人在支持修寺方面表現得很堅決,很積極。美國穆斯林儘管時而受到方方面面的壓力,但也得到社會良知的同情和關懷,而且自身也為改善環境做著不懈的努力。讓我難以忘記的是,在哈佛的校園,一群穆斯林學生和猶太學生共同舉辦了一場"渴望和平"的聯歡會。儘管巴以衝突此起彼伏,中東和平遙遙無期,冤冤相報的悲劇不斷上演,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火延綿不息,飽受戰爭創傷的人們永遠渴望著和平與安寧,夢想著幸福與快樂。2010年9月27日晚,哈佛大學穆斯林學生和猶太學生共一百多人聚集在哈佛猶太學生活動中心,共進晚餐,同享"考什爾"(猶太清真餐)美味,相互交流,增進瞭解,以期營造和諧的氛圍。聯歡會的主旨精神是:"追求和平的勢力和力量來自民眾;當民眾開始意識到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差異和不同,諸如民族、宗教、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只不過是絢麗的五彩繽紛,只是一種表像,而在深層,我們擁有共同的人性,就是普世的人性,那時,情況將會怎樣!"  雙方同學分別演唱了各自的宗教歌曲,穆斯林同學還誦讀了《古蘭經》。最後,猶太同學用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演唱了一首讓全體為之動容的《和平歌》。簡短的歌詞表達了兩個民族的兒女發自肺腑的渴望:"和平將會到來,到於我們!和平將會到來,到於我們!和平將會到來,到於我們,到於大家!!!" 優美的語言、悠揚的旋律扣動了大家的心弦,全體齊聲高唱,一再重複這幾句令人嚮往的歌詞。大家咀嚼著美好的字眼,憧憬著光明的未來,心中充滿著期盼。那歌聲沉重而激昂,悲壯而嘹亮,響徹在哈佛傍晚的上空。那歌聲是無辜的人們的心聲,是飽受戰火創傷的人們的呐喊。那歌聲,傾訴著兩個民族難以訴說的苦楚和不盡的嚮往......     

 秋天。海風吹來,樹木瑟瑟,美國的秋天也同樣寥落。曾聽說美國人自9.11以後絡繹不絕地皈依伊斯蘭,而且一直呈上升趨勢。然而,經詳細調查,事實並非如此。美國白人中皈依伊斯蘭的屈指可數,黑人皈依的較多。從原則上講,美國是非常注重人權的國家,但現實和理想存在著一定的距離。美國黑人始終感受到來自其他種族的歧視,人權和平等在他們身上得不到體現,而他們卻在伊斯蘭的信仰中找到了他們渴望的平等,以及弟兄般的情誼,於是許多人紛紛皈依伊斯蘭。由於黑人的整體素質在美國較差,這部分人的宗教素質和文化修養亟待提高,很多黑人是在監獄皈依伊斯蘭的,不知離開被囚的環境後伊斯蘭會對他們有多大的約束力。

美國的穆斯林據說有300至500萬,來自世界各國,從人種上分,有黑人,有印巴人,有阿拉伯人,有土耳其人。伊斯蘭不分人種和膚色,但美國穆斯林仍然存在各立門戶的現象,每個國籍的穆斯林組一個團,建一座寺,占一塊地,各自為政。由於經堂教育的缺失,美國幾乎沒有本土的伊瑪目,大多數伊瑪目是從中東國家聘請的。有些清真寺沒有固定的伊瑪目,主麻日臨時請人演講。美國的清真寺基本沒有傳統的宗教教育,下一代的教育將會成問題,學習宗教的人只有到中東國家去學習。令人振奮的是,年輕的美國穆斯林學者海目宰·優素夫在北非留學十多年,回美後創辦學校,大力宣傳伊斯蘭,用傳統的經堂教育培養宗教人才,同時也教授非穆斯林學生,受到西方學術界關注。

對穆斯林而言,美國在二戰以後才變成了一塊新大陸,各國穆斯林陸續遷入。穆斯林世界的各種思潮也隨著移民進入了美國社會,其中影響較大的要數蘇菲思想。許多蘇菲老人家爭相在新大陸佔領自己的地盤,發展自己的勢力。蘇菲的傳入對美國伊斯蘭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許多西方人正是通過蘇菲才走進伊斯蘭的。按很多西方蘇菲的說法,他們先是蘇菲,後來才變成穆斯林的。我很納悶,不是穆斯林何以成蘇菲,經仔細請教,才知蘇菲重視"愛主、記主、贊主",追求精神的薰陶,這些都不違背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原則和精神。我經常參加的一個蘇菲小集會,其中有些人剛脫離猶太教,尚未入伊斯蘭,有些人還是基督教卻加入了蘇菲的"達依熱"。美國的蘇菲特別強調"愛"和"寬容",而且在"愛"的原則下什麼都開放,在"寬容"的口號下什麼都可以容忍。我遇見一些蘇菲的男女師傅,大講蘇菲理論,而對古蘭和聖訓知識似乎知之甚少。有一次,一位蘇菲女師傅引我們記主,不知何故提到了《古蘭經》"忠誠章",就這三段經文,我提示了幾遍,她才把勉強念完。有些蘇菲師傅在演講中說道:"我們蘇菲講‘愛'和‘寬容',一切都是允許的,不像教法,說這是合法的,那是合法的(全場一片贊許的笑聲)"。我真的擔心,如此蘇菲,有朝一日會從伊斯蘭中分離出去形成一個獨立的宗教,各宗教的靈修人員在其中為主角。

美國的一年,我就是這樣在酸甜苦辣中度過的,要不是《開拓》主編韓先生的再三要求,我也許不會動筆寫對美國的觀感。提起跟美國穆斯林風雨同舟的一年,我內心感受到的,相當複雜,夾雜著少許的酸楚和傷感。但願那只是我個人的感覺,事實並非如此;也願那裡的穆斯林今後生活得更加幸福。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美國 穆斯蘭
頂:169 踩:23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1 (107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 (961次打分)
【已經有1857人表態】
511票
感動
433票
路過
411票
高興
50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