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苑綠地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理智盡處生信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網絡    作者:實言
熱度4606票  瀏覽40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8月28日 12:28

 

有人說人類文化通常以宗教為開端,在日後的發展過程中又以宗教為中心,這話不無道理。因為宗教是道德、禮俗、法律的寓所。宗教也是超越法律的,因為真正的宗教是天啟的,不是某個人創立的。這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西方人看來,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會被視為一個沒有道德的人了。

實踐證明,宗教信仰在維護社會和諧方面起的作用很大,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他的行為會受到約束,這種約束不是由外在的人或者什麼直觀的監控設備來監督,而是自己心靈深處的敬畏意識監督著自己,這種監督是無時不刻的,無所不在的。信仰還可以使人們自覺克制內心的浮躁和欲望,這就使得在教法和教規的規範下生活的信士不會妄為,尤其面對非法事物時,信仰力量就顯現出來了。往往這時,信仰就如同一把戒尺,敲打著他的靈魂,使他足以抵抗這些誘惑。可見,宗教信仰和法律制度相比,後者顯得十分渺小。

通過進一步瞭解,我們發現儘管各大宗教的信仰方式和方向以及所遵從的戒律有所不同,但有許多共同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宗教的信仰超絕於人類知識的範圍,並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這種前瞻性使人折服,並心甘情願地遵守它的法則,這種法則規範著人類的生活秩序。正因如此,宗教的經典不是常人能完全理解的,所以,一句經典明文會被不同的人理解成不同的含義,這不是經典本身的問題,而是人理智參差不齊的問題。

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這種幸福是局外人無法體會到,所以他們認為當科學發達,人們擁有豐富的知識之後,就不會信仰宗教了。尤其是當科技工具發達,人類征服自然能力變強之後,就只會重視現世的物質誘惑,不在追求後世了。所以說“理智盡處生信仰”,其實言下之意信仰是人理智不夠的產物。但是,大量的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大多數聰明人都是有信仰的,其中不乏高級知識份子、科學家和政界要人。假如真的智短才會有信仰,那麼宗教就不會提倡人們學習了,信教群眾也應該都是那些沒文化的人,而事實上,真正的宗教都是崇尚學習、重視教育、尊重知識的,例如《古蘭經》說,“你說:‘有知識的與無知識的相等嗎?惟有理智的人能覺悟。’”(39:9)

把宗教信仰理解為人的“學說”,甚至是迷信,這也許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標榜的是人人皆可為“聖”,認為每個人通過自身的“修己”都可能成為“聖人”,就看自己努力不努力了。當然了,這作為一種勸勉,勸人仁愛天下,勸己時時自省的道德精神是可嘉的。但把人封的“聖人”和造物主指定的“聖人”混為一起那就錯了。這也是某些人誤以為宗教是某人創立的原因之一。

“理智盡處生信仰”的正解應該是每個人都要認識到自己的理智、知識有局限性,認識到只要是人,無論誰都是被造物,無論多麼聰明的人,他被賦予的智慧都是極其有限的,也許他的那點聰明才智只是造物主智慧海洋裡的一絲潮氣而已,當他認識到自己渺小,明白了一切肉體都是懦弱的,他便自然會有所敬畏,這便是信仰。

現實生活中,我們瞭解到譽滿全球的科學家也有他不會做的事;同樣的,一個多麼卑微的人,也有他的過人之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造物主的大能和公平。更為奇妙的是,世間的一切不平事,都在今世、後世的世界觀的信仰裡得到了解決。有了這種信仰,富翁和乞丐在人格上才會平等,如此,世界才能真正的和諧。

“理智盡處生信仰”的重點在於認識自己,而不是貶低信仰。擁有正確信仰的人其一生都是平靜的,他坦然面對生活,勝不驕,敗不餒。對於已經發生過的事情認識定然,遇到好事“不貪天功為己功”,心中唯有“感恩”二字;遇到壞事不會怨天尤人,自暴自棄,而是檢討失誤、總結經驗,以便從頭再來。因為他知道無論自己事前想得多麼周詳,也難免會百密一疏,畢竟自己是人,是人就有與生俱來的理智不足。所以古人才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這個道理。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信仰 文化 理智
頂:189 踩:21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7 (110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2 (1053次打分)
【已經有2052人表態】
559票
感動
448票
路過
483票
高興
56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