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社會經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沒有宗教就沒有真正道德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www.islamicity.com)    作者:伊光編譯
熱度3957票  瀏覽324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13:45

  [編譯者按語﹕本文是根據歐洲伊斯蘭學者和政治家阿利雅'伊澤特貝維奇教授的遺作“論道德與宗教”編譯而成﹐對原文稍有改動。 伊澤特貝維奇1925年生於波斯尼亞﹐2003年10月19日歸真﹐享年78歲。 生前曾為巴爾幹穆斯林的生存權利和伊斯蘭教育事業奮鬥終身﹐塞拉熱窩大學法律系畢業﹐年青時創立過“穆斯林青年會”。 在鐵托執政時期﹐被捕入獄十年﹐在獄中完成了他的著作《東西方的伊斯蘭》﹐出獄後為波黑穆斯林的權利而奔走呼號﹐領導人民堅持為自由和解放而鬥爭。 南斯拉夫解體後﹐他組建了以穆斯林為主的民主行動黨﹐在競選中獲勝﹐出任波黑總統﹐經歷了1992至1995年的三年波黑戰爭。 戰後﹐西方干預波黑內政﹐在戴頓和平談判後他受到西方國家排擠﹐2000年宣佈退出政壇﹐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任何社會都要求民眾遵循某種道德規範﹐以利於社會治理。 從有記載的歷史以來﹐不知有多少次嘗試過沒有宗教的道德﹐看來都是失敗了﹐因此﹐我們的結論是﹕沒有宗教的依據﹐就沒有真正意義的道德。

   凡是道德﹐都必以宗教為精神根基﹐但是宗教不完全等於道德。 道德是一系列的行為規範和原則﹐有人認為﹐沒有宗教也可以確立許多規矩﹐但是﹐沒有宗教的道德﹐因為缺乏信仰根據而不牢固﹐甚至是虛假的道德﹐例如假仁假義假慈善。 宗教與道德有一個共同的聯繫﹐就是另一個世界﹐可以稱作是宗教的世界﹑精神的世界和超越現實的世界。 沒有另一個世界﹐宗教不能成立﹔沒有那個世界﹐道德便失去了根源﹐因此宗教與道德都有賴於另一個世界而存在。 因為承認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所以人類社會中就有穩定的宗教和道德﹐這二者的聯繫不是自動的關係﹐沒有數學或邏輯的抽象公式﹐而是實踐中的事實。

   無神論思想古已有之﹐當無神論思想在社會上佔上風的時候﹐便產生沒有宗教的世俗化道德﹐歷史的事實證明﹐無神論的道德觀沒有一次獲得成功﹐都是走向反面而告終﹐半途而廢。 每當世俗化的道德失敗之後﹐人們就很自然地尋找宗教的援助﹐重修社會道德﹐因為道德是社會生活的需要。 宗教與道德之所以能得以穩定存在﹐是因為人們認識到﹐這個世界和在這個世界上的今世生活不是生命的全部﹐承認人死之後必有歸宿。 這就是產生宗教和道德的出發點。

   凡是道德都有行為的約束﹐約束就是宗教的戒律﹐例如基督教有“十戒”﹐佛門有“五戒”﹐世界上不存在沒有戒律的宗教。 因為宗教都承認人與動物同類﹐保存著動物的許多本性﹐倘若沒有戒律﹐必須放任自流﹐自動流出動物的獸性和野性﹐違背道德原則。 有些宗教的戒律容易理解﹐也有許多戒律似乎缺少理性﹐但信徒必須遵從﹐否則不成為教徒﹐但是戒律是信仰的途徑﹐而不是終點。 古希臘斯多葛學派說﹕“生命就是順其自然。” 其實並非如此﹐人的生命中有許多地方不能順其自然﹐例如道德就須克制慾望和感情﹐與自然的性情反其道而行之。 道德有時很不合理﹐違背自然的需求和渴望﹐因此就沒有自然的人﹐自然的道德。 如果一個人完全都順其自然就不是正常的人﹐至多是一個會說話的動物。 如果有順其自然的道德﹐那種道德就是極端自私﹑放蕩不羈﹑為所欲為﹑橫衝直撞﹐像一匹野馬。

   達爾文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生存競爭”﹐很明顯﹐講究道德的人﹐是必然的失敗者﹐只有不講道德﹑不擇手段的人才能獲勝。 按照達爾文主義的推論﹐人類進化的結果產生“超級”自私的人﹐因為只有自私﹐才能超越﹐這樣的生物進化下去﹐最終的結果是一個回歸野獸的世界。 假如將來有了“超人”﹐他肯定不是人﹐因為失去了一切應有的人性﹐如善良﹑仁慈和寬容。

   生存競爭所帶來的社會後果﹐必然再現沒有人性的法西斯主義。 英國的一位無神論理論家曼德威爾問﹕“道德能為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帶來什麼呢﹖” 他自己回答說﹕“一無所有。 只有害處。” 他解釋說﹐傳統的罪惡感﹐恰巧就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他的迫切需要就是他求發展的最大刺激性。” 他明確地說﹕“那些認為不道德的行為和罪惡的勾當﹐正是我們現代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根據達爾文主義的理論﹐如“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假如在生物演化和技術進步兩個方面都在生存競爭中不斷淘汰﹐推陳出新﹐那麼﹐有道德和講仁義的人必然是劣勢﹐被歷史淘汰﹐最後發展到文明的高級階段﹐都是一些既不懂道德又不講仁義的人類自私冠軍。 看來﹐道德家必然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對立而存在﹐與進化論背道而馳﹐如果無神論最後勝利﹐地球上必然消滅宗教和道德。

曼德威爾說﹕“良心﹑仁慈和寬恕﹐這些都是人性中內在的暴君。 我們社會要進步﹐必須消滅弱者﹐不惜踩著屍體前進。” 在工業化高度發達的社會﹐弱勢群體生活在受壓迫的最底層﹐高高在上的剝削者和壓迫者對慈善團體號召“保護弱勢群體”嗤之一鼻﹐他們說同情這些人是拉社會倒退﹐文明的反動。 看著這些人被折磨至死﹐不必為他們感到痛惜。 德國哲學家尼採說﹐生物進化就是消滅弱者﹐人類社會也是一樣。 他說﹕“基督教的仁慈﹐是隱藏在活躍機體內最惡毒的毒素。”

   柏拉圖在他的名著《斐多》中表達了對道德的沉思。 他說﹐通常認為的勇敢﹐只是懦弱的一種表現﹐而通常認為的謙遜﹐只是尋求快樂的溫和手段。 人們所看到的道德﹐只不過是商業化的宣傳﹐只有道德的影子﹐是奴隸的道德。 真正有道德的人﹐必然遠離鬧市和物質享受﹐向他的精神世界靠攏。 人的軀體只不過是靈魂的墳墓﹐人活著的時候﹐靈魂永遠不能到達目標﹐真正的知識在死後才能得到。 因此﹐真正的道德家﹐不畏懼死亡﹔他們的思考和行為﹐都是為死後的結果服務。 邪惡是世界發展的動力﹐道德只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沒有理性的部份。

   柏拉圖對道德和精神的思考導致了古希臘學者對宗教的探索﹐但是他沒有提出什麼宗教。 在古希臘後期出現了幾位哲學家﹐如愛比克泰德和塞尼加﹐他們提出的新倫理學觀點﹐十分接近基督教教義﹐所以﹐在羅馬皇帝決定採用基督教為帝國精神信仰時﹐他得到了希臘學派的支持。 基督教給歐洲人帶來新的思維﹐他們的三位一體也好﹐天國也好﹐形成了天地人密切的關係﹐把信仰與道德融為一個整體。 後來﹐文藝復興時代的許多藝術作品﹐都從基督教天地人融和的基礎上﹐創立了現代的新美學。

   追溯人類的全部歷史﹐文明從一開始就在思考道德觀。 人類在不同的時期接受了 造物主的啟示﹐為人類社會的道德準則立法﹐但是學者們在道德問題上一直爭論不休。 道德與天啟的知識﹐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貫穿整個人類的文明歷史。 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位道德學家不對宗教感興趣的﹐他們也許利用宗教發揮他的道德論點﹐也許借用宗教證明道德的必須性。 道德與宗教互相包容﹐互相依靠和支持﹐歷史上只有宗教性質的道德是文明的主流﹐而世俗化的道德從來沒有形成過氣候﹐沒有成功的先例。 在當代的許多西方國家﹐他們實行政教分離的政策﹐但在社會道德這個問題上是游離於二者之間﹐因為脫離了宗教﹐他們再有沒有社會道德的依附物。 例如法國和英國﹐他們經常要利用宗教禮儀和氣氛維持道德規範的傳統﹐作為社會文化的補充。 在沒有宗教支持的地方﹐他們只能依靠社會法制和物質利誘兩種方法維持社會秩序﹐但任何方法都對犯罪行為防不勝防。 任何嚴厲的法制都無法堵塞犯罪的漏洞﹐高額的金錢利誘都無法達到人們貪婪無止境的物質慾望。 當代西方社會的世風日下﹐犯罪率節節攀升﹐證明世俗主義道德觀的失敗。

   我們很難想象會有虔誠信仰而不講道德的人﹐也不可能想象會有道德高尚而不信宗教的人。 宗教是人的思想認識﹐而道德是認識的結果﹐所產生的行為﹐因為有了信仰﹐他們的行為就有了指導和規範。 有認識﹐就有行為﹐是真知。 如果有認識而沒有行為表現﹐那是虛假的認識﹐是宗教或政治是騙子。 因為﹐宗教回答了人類的問題﹐怎樣生活﹐怎樣思考﹐而道德是行為﹐使認識變成實際行動﹐達到思想認識的目標。 宗教與道德都同另外一個世界緊密相連﹐是今世生活的表現。 在《古蘭經》中﹐像“認主獨一﹐多行善功”這樣的啟示多達五十處﹐指出人的正常思維﹐先有信仰﹐再有道德行為﹐而這二者緊密結合﹐體現出真誠信仰。 《古蘭經》中還有許多反證的啟示﹐如“在你行善功之前﹐你還沒有信仰。” 不論信仰是多是少﹐或信仰是深是淺﹐都必須伴隨著行為表現﹐沒有行為的信仰不是真信﹐《古蘭經》中沒有說過﹕“你先信仰﹐就會成為好人”﹐或者“你是一個好人﹐你必然有信仰。” 伊斯蘭把信奉真主和信仰復活日﹐同今世善功並駕齊驅﹐構成完美的整體﹐表明一個真理﹕有虔誠的信仰﹐才有真正的道德。

(阿里編譯自Morality and Religion by Alija Ali Izetbegovic)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道德
頂:131 踩:25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8 (998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861次打分)
【已經有1716人表態】
488票
感動
391票
路過
384票
高興
45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