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正教本質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良言也是善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開拓    作者:熊化成
熱度3989票  瀏覽40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3年4月15日 11:37

俗話說: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果有人問你說:  “你會說話嗎?”或許你會覺得很可笑。而在生活當中確有不會說話之人!有一次在公車上,司機一個急刹車,全車人猛地晃動。一位穿著很時尚的女青年,惡狠狠地瞪著撞在她身上的中年男子,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瞧你這德性!”中年男子站穩後,扶正鼻樑上的眼鏡,回答道:  “這不是德性,而是慣性!”全車人都哄笑了起來,那女青年也笑了起采,就這樣,一場“危機”在一陣哄笑聲中化解了。所以,俗話說得好,一句話,說好了可以讓人笑,說不好可以讓人跳。這就要看你怎麼去說,怎樣去把握說話的藝術性了。真主在《古蘭經》中是這樣要求我們對人說話的:  “對人說善言。”  (2:83)由此可見,善言就是真誠的溫馨感人的話。

從這件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你的一句善言,一個簡單的善行,都可能對別人產生你所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影響。與人接觸、交往,都離不開語言。所以,語言是人類獨有的一種極其重要的交際工具,是真主賜予人類的特慈。語言的產生主要是用於傳遞真主的教誨以及便於人們之間的交往、聯繫和溝通,它在大多數情況下能夠調節人們的行為,激發人們熱愛美的情趣。正如真主說:  “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了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在真主看來,你們中最尊貴者,是你們中最敬畏者。”  (49:13)這段經典告訴我們真主創造的人類社會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的共同體,但由於信仰不同,文化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造成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我們穆斯林生活在這個社會中,不僅要同穆斯林自己打交道,還要和非穆斯林打交道。所以,只有良言才能起到交往溝通和增進友誼的作用,反之,如果語言使用不當,會起到激化矛盾,加深誤解的作用。這是因為語言從產生使用開始,就有良莠之分,我們只有擇良而從,才能真正體現真主創造語言的意義和作,才能發揮良言走向善行的作用。

那麼作為安拉選擇的優秀的民族——穆斯林,我們在言談舉止方面是不是更應該小心、謹慎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們在言談的時候口無遮攔的話,不但會傷害到我們自身,還會傷害到他人。真主在《古蘭經》中說: “他每說一句話,他面前都有天仙當場監察。”  (50:18)

這句古蘭經文就是告訴人們說話做事要有敬畏之心。雖然你肉眼看不到主宰,但真主卻掌控著你的一言一行。這跟我們平常所說的“伊哈薩尼”的概念是不謀而合的。哲伯拉依天使問穆聖什麼是“伊哈薩尼”?  (至善、完美的境界)穆聖回答說:  “伊哈薩尼”就是你侍奉真主,好似你親眼看見他一樣,你無法用肉眼看見他,但是,你應當確信他在注視著你。”所以,穆聖要求我們說話要多加注意: “一個人無意識地說了一句話,而博得真主的喜悅,因此話,真主升高他的地位;一個人無意識地說了一句話,而遭到真主的譴怒,他因說此話而跌入火獄之中。”真主在《古蘭經》中給我們打了這樣一個比喻:  “難道你不知道真主有過這樣一個比喻嗎?一句良言,好比一棵優良的樹,其根柢是深固的,其枝條高聳入雲,憑主的許可,,按時結果。真主為眾人打了許多比方,以便他們記取教誨。”  (14:24)這段經文把美好的語言比作成一棵樹,而一棵樹是否果實累累,在於這棵樹是否根植於肥沃土壤中,根深牢固。同樣,一個人在社會群體中能否與人和睦相處,首先在於你要對別人講友善的話,而不能說傷害別人話。

孔子曰:  “要敏於事而慎於言”,  “一言以喪國,一言以安邦。”可見古人對說話的謹慎。所以,我們穆斯林更應該管好自己的舌頭。真主在《古蘭經》中說: “你們對於自己所敘述的事,不要妄言: ‘這是合法的,那是違法的。’以致你們假借真主的名義而造謠。”  (16:116)這段經文明確地規勸信士謹防濫用舌頭。曾經有人請教穆聖說: “你最怕什麼?”聖人指著舌頭說: “我最怕它。”另一個人又問聖人: “我們要求得到拯救的機密是什麼?”穆聖回答道:  “管好你的舌頭”。穆聖接著說:  “嘴和手不傷害穆斯林的人,才是真穆民。”又說:  “誰沉溺於閒聊中,他將是信仰中最差的人。”因此說:  “口出善言,可渡人;口出惡言,可毀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我們要努力提高表述語言的品質,從安拉的教誨中淨化心靈,心靈美好,語言自然也就美好。如若遇到一些是非場合,應保持“沉默是金”的原則,才能免去許多是非之事。人常說:  “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確是飽含做人的道理。所以小至家庭親戚鄰里,大到社會交際,皆應謹守“敏於事而慎於言”的原則。穆聖說: “誰相信安拉和末日,就當說善言或沉默。”在古希臘有這樣一個故事:寓言家伊索,因家庭貧窮,年輕時曾在貴族人家當傭人。有一次,主人要宴請許多當時著名的哲學家,命令伊索準備最好的菜,伊索一道道的上菜,每一道都是各種動物的舌頭。

主人大吃一驚,問他: “這是怎麼一回事?”伊索回答: “您要我準備最好的菜,舌頭是傳述各種學問的關鍵,對於哲學家來說,沒有舌頭,也就無法表達他們的哲學思想,所以我覺得沒有比舌頭更好的東西。”客人們聽了,都認為有道理而開懷大笑,主人也覺得很有面子。第二天,主人又要請客,故意吩咐伊索準備最壞的菜。哪知道上菜時,依然是一整桌的“舌頭宴”,主人氣衝衝地質問伊索:“今天你怎麼解釋?”伊索從容回答:“禍從口出,誹謗、造謠、誣衊、中傷、挑撥等壞事,難道不是通過舌頭產的嗎,所以,我覺得沒有比舌頭更壞的東西。”時這些著名的哲學家,都十分稱讚伊索的智慧。簡、有力、貼切與恰到好處的絕妙“比喻”,給留下深刻印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舌頭就是一把“雙刃劍”,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控制好自己的舌頭,不能舌頭改變我們的方向——即通往樂園的方向。  所以,穆聖常常對“索哈伯”說: “欲正其,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正其言。”經訓啟迪我們,生活告誡我們,良言的基礎是堅定的信仰,體現信仰的語言才是良言,才能導致善行。穆斯都是有信仰的群體,既要敬行天道五功:念、禮、齋、課、朝,又要踐行人道五典,即孝順父母、尊長幼、夫妻互敬、兄弟寬容、朋友忠信,真正做天道人道兼行、言論行動一致,那麼我們穆斯就一定能完成真主交付的“大地代治者”的光使命。

穆斯林同胞們,應當說善言:對受困的人,說些解圍話;對一時疑惑的人,說些提醒的話;對處絕境中的人,說些寬慰話;對紛爭中的人,說些公道話;對幹罪的人,說些制止話,,...,總之,言確能給人益濟,給人省悟和自尊,能使對方得希望和勇氣。  “良言將為他(指安拉)所知,升起善行。”  (35:10)真主是多麼的仁慈啊!良言同樣是善行。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善行 善言
頂:167 踩:21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93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3 (863次打分)
【已經有1808人表態】
501票
感動
411票
路過
419票
高興
477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