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社會經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淺談伊斯蘭教與社會進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馬文敬    作者:馬文敬
熱度5355票  瀏覽76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4年2月27日 15:43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

尊敬的穆斯林教胞們:賽倆目!

《古蘭經》雲:“你應當借真主賞賜你的財富而營謀後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卻你在今世的定分。”(28:77)我們伊斯蘭教並不是空談的信仰和說教,更不是脫離社會“隱遁山林”的個人修行,他向來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緊密相連,為實現兩世吉慶的理想境界做著不懈的努力。我們不僅要堅信,還要清楚伊斯蘭教與社會之間的這種必然聯繫,更要積極宣導為維護和建設未來社會做貢獻的思維理念。以下的臥爾茲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和認識,現與朵斯提們分享、共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不吝賜教。

首先、伊斯蘭教主張通過統一信仰,來奠定推動社會進步的思想基礎

認主獨一是伊斯蘭教的信仰核心,教導人們的信仰要專注,不要三心二意。《古蘭經》裡就多處強調“你們當崇拜真主,不要以物配主。”的思想(4:36)。

一、伊斯蘭教前的信仰格局

伊斯蘭教復興前,當時的阿拉伯人相信萬物皆是有靈的思想,導致他們對自然界、祖先和偶像的極度崇拜,麥加的“克爾白”供奉著360多尊不同氏族部落所崇奉的偶像就是一個證明。信仰不同,導致人們互相仇視、互相爭鬥、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因此,為了使人們從愚昧和迷信中解脫出來,穆聖號召大家歸信宇宙萬物的唯一主宰——安拉。

二、伊斯蘭教統一了思想信仰。

認主獨一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信仰混亂的現象,也有效地阻止了多神崇信帶來的思想愚昧和社會道德的墮落,並逐步使穆斯林堅定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牢固了對真主的確信和敬畏。教規教義要求穆斯林在生活中要時刻秉承認主獨一的思想,如宰牲時,務必要誦念“以真主的名義”而宰,否則就是不是真正的穆斯林等等。這些思想締約限制著穆斯林的一言一行,使伊斯蘭教最終成為人們思想上唯一的精神支柱。

從西元610年到622年的13年間,穆聖始終是用認主獨一的思想把人們統一在伊斯蘭教的旗幟下。《古蘭經》的三分之二章節就是闡述認主獨一的內容。由此可鑒,伊斯蘭教宣傳的認主獨一信仰是伊斯蘭教的核心和精髓,他回答的問題是只有解決思想信仰統一問題,行動步調才能一致,方向才能一同,社會上的其他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進而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

第二、伊斯蘭教主張通過解決社會經濟矛盾,來維護社會穩定

伊斯蘭教施捨的內涵,既有財物方面的,也有非財物方面的;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質方面的。都是體現真主的普慈之愛,恩賜於人。

一、伊斯蘭教前的經濟分配

伊斯蘭教復興前(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的社會經濟發展極為不平衡,氏族部落貴族佔有大量綠洲和草地,擁有許多奴隸和牲畜,是經濟和社會的主宰,而廣大底層人民和奴隸本身經濟條件就極為低差,還要受高利貸的盤剝,可謂雪上加霜,這些都加劇了階級對立和經濟危機產生的概率。

二、伊斯蘭教的施捨規定

穆聖通過解決經濟問題,維護當時社會的穩定、進步與發展。通過穆聖的實踐,可以看出伊斯蘭教是把解決經濟問題當作推動社會穩定和發展進步重要舉措來看待的。其一、提倡勞動,發展生產“當你們禮拜完畢時,你們當散佈在地方上,當尋求真主的恩惠。”(62:10)“你們應當在大地的各方行走,應當吃他的給養。”(67:15)《古蘭經》的教誨有力地鼓勵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熱情。其二、鼓勵穆斯林間互相施捨,縮小貧富差距。

一、制定天課。

天課是伊斯蘭教的課稅制度,目的是限制富有者的財富聚斂,財富越集中,就會出現貧富不均,而天課制度的規定則就有效地解決了貧富不均的現象,緩解了貧富對立的社會矛盾。《古蘭經》中有82處把天課與拜功相提並論,如真主說:“你們當謹守拜功,完納天課。”(2:43)等等。天課的主要對象是貧窮者(參照《古蘭經》9:60),故此也稱為“濟貧稅”。通過天課使貧窮的人有飯吃,有衣穿,與其他社會成員儘量縮小差距,減少爭鬥,起到了調解社會經濟矛盾,促進社會穩定的作用。

二、鼓勵施捨。

伊斯蘭教初期,天課只是宗教上的一種自願施捨,稱作宗教上的善行。“你應當把親戚、貧民、旅客所應得的周濟分給他們。”(《古蘭經》17:26)“他們的財產中有乞丐和貧民的權利。”(《古蘭經》51:19)西元623年(伊斯蘭教曆2年)天課被定為主命時,仍然把施捨貧民作為穆斯林賑濟善行繼續提倡。

三、規定開齋捐。

開齋節前,有一項彌補齋戒中所犯之錯、清除齋戒者粗言穢語和周濟貧者的宗教義務——開齋捐(賽德蓋·菲圖爾),目的還是主要施捨那些貧窮的人。“有教養的人確已成功,他紀念他的主的尊名,而謹守拜功。”(《古蘭經》9:60)

四、實行宰牲分肉。

古爾邦節宰牲分肉的儀式則更能體現伊斯蘭教解決社會經濟矛盾,促進社會穩定的正能量所在。《古蘭經》雲: “你們可以吃那些牲畜的肉,並且應當用來款待困苦的和貧窮的人。”(22:28)古爾邦節所宰的犧牲物一般都是分成三份,一份留作自用,一份饋贈親友,一份施捨窮人。在每年的幾百萬朝覲功修中,所宰的成千上萬的肉類都分配給貧窮的人,甚至是最困難的非穆斯林國家的人民,通過此舉為更多的人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真主的恩賜、穆斯林的好善樂施。施捨就是要樹立善待萬物和樂善好施的精神最高境界,要做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國家的事情。可以說伊斯蘭教施捨觀的廣泛內涵,無時無處不在,使人們做精神和物質共同富裕的人。

第三、伊斯蘭教最終是要通過道德建設,來維護社會和諧伊斯蘭教通過統一信仰和功修,達到逐步完善道德建設,從而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伊斯蘭教的道德建設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從當前的社會需要出發,主要做好以下兩方面:

首先、要誠實守信。

誠實守信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美德和道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穆斯林必備的良好情操和處世哲學的精髓。穆聖說:“穆斯林是身處各種條件之中的。”(艾布•達烏德輯錄)“不忠於所托的人,沒有信德;不實踐約言的人,沒有教門。”(白哈克輯錄)因此,我們要樹立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在社會上做一個童叟無欺的好公民。

其次、要助人為樂。

凡是有益於人群的,有益於社會的,有益於生活的,有益於國家的都是好事、善事、正事、助人為樂的事。清除道路上的障礙物、指點問路、主持公道、命人行善、止人作惡、放棄壞事等等都是這方面的善舉。哪怕是給給人們帶來溫馨與快樂的微笑。穆聖說:“不要輕視任何善功,哪怕是以微笑迎接穆斯林教胞。”(《雷亞杜聖訓集》道安篇) “不要因善行小而拋棄它。”(《百段聖訓》)這與古人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同出一轍。這樣,就可以形成人人愛我,我愛人人的良好風氣和彼此互相關愛的和諧社會。

朵斯提們,伊斯蘭教通過統一思想信仰,規定義務功修,完善道德建設,為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揮著作用,做出了貢獻。伊斯蘭教與社會是魚水親情,社會為伊斯蘭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諧與穩定的社會環境為伊斯蘭教的進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伊斯蘭教為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穩定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穆斯林作為社會成員的組成部分,自始至終是離不開社會的,只有更加適應這個社會,並且主動融入整個社會中,為社會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才能體現出伊斯蘭教在當今社會的價值。

阿敏!

(德惠市清真寺阿訇 馬文敬)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伊斯蘭 社會進步
頂:216 踩:232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9 (1158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4 (1220次打分)
【已經有2529人表態】
654票
感動
609票
路過
598票
高興
66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