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伊斯蘭在中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元代伊斯蘭教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3578票  瀏覽448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20:11

  元代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內地廣泛傳播和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南宋末年,蒙古汗國興起後,成吉思汗及其繼承者在西元1219-1260年間發動了3次大規模的對外西征。在近半個世紀內,蒙古人先後征服了中亞和西亞信仰伊斯蘭教的各個國家和民族,西元1258年滅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蒙古人西征中,將一批批中亞各族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作?戰俘而被徵調到中國來,參加蒙古征服和統一中國的戰爭。其中有被簽發的軍士、工匠和被俘掠的婦孺,也有一些宗教學者、 社會上層部屬等,總數大約有幾十萬之多。被簽發的軍士被編入“探馬赤軍”,戰時從征,平時屯聚牧養,分駐各地,以西北的陝、甘、青?多,有的則遷往西南、江南和中原各地。蒙古人的西征及佔領中亞、西亞等地,使中西交通大開,“無此疆彼界”,自願來華的商人、傳教師、旅行家、學術人士絡繹不絕。他們與唐宋時期寓居中國的大食、波斯人的後裔都是穆斯林,故被稱?“回回”或“木速蠻”(Musilman,即波斯語穆斯林),成?元代色目人中的重要成分。《蒙兀兒史》載:“蒙兀西征,不暇深辯,舉天山南北,蔥嶺東西,只奉摩訶末(即穆罕默德)信徒,不以波斯、吐火羅、康居、烏孫、大食、突厥,通謂之回紇,而又不能正言,聲訛?‘回回’。”東來的回回人,入居元朝後,“樂居中土,皆以中原?家”,“不復回首故國也”。他們仍保持著伊斯蘭教信仰和文化。他們“居中土也,原食中土也,而惟其俗是泥也”;“雖適殊域,傳子孫”,其宗教信仰“累世不敢易焉”。這些人當時遍佈全國各地,最初: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就曾多次提到中國各地都有穆斯林。他說押赤(今昆明)“人有數種,有回教及偶像教徒,及若干聶斯脫裏派之基督教徒。”元末來中國的摩洛哥旅遊家伊本·白圖泰在其遊記中載“中國各城市,都有專供穆斯林居住的地區,區內有供行禮等用的清真大寺。”他還具體記述了刺桐(今杭州)穆斯林的情況。宋末元初周密在《癸辛雜識》中載:“今回回皆以中原?家,江南尤多”。凡穆斯林居住的 元代禮拜寺的建築規模和數量遠遠超過前代。據元至正八年(西元1348年)定州(今河北省定縣)《重建禮拜寺記》碑文雲:“回回之人遍天下”,“近而京城,外而諸路,其寺萬餘,供西向以行拜天之禮。”此時的大都(今北京)、廣州、泉州、揚州、溫、慶元(今寧波)、上海、上都、長安等地,是穆斯林商人雲集之地,禮拜寺及其它伊斯蘭建築更?集中,如泉州在元代增建禮拜寺就有六七座之多。在和林,也有兩座禮拜寺。一些回回穆斯林官吏在自己的行政管轄區內也修建了不少寺,如賽典赤·贍思丁在昆明建寺多達12座,保存至今的尚有正義路南城寺和多碧路永寧寺。元代的詔令、典章等文獻中,稱禮拜寺?密昔吉(Masjid,麥思吉德)或俗稱回回寺;稱掌教?“答失蠻”(即學者),或稱回回掌教、回回大師;把伊斯蘭教法稱之?“回回法”,“回回家體例”,等等。從元末明初起,回回穆斯林遍及全國,他們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被人們廣泛注意,故把伊斯蘭教稱?“回回教”、“回回教門”,一直沿襲到近現代。

  元朝時期,還有相當數量的漢、蒙古、維吾爾等族人因政治的、經濟的和通婚等原因改信了伊斯蘭教,成?回回穆斯林。元代回回人入華後,他們在各地定居和漢族雜居,同漢族的婦女通婚,凡嫁給回回人的婦女,均改宗伊斯蘭教。元代,蒙古人從宗王貴族到所屬軍民,有因接受伊斯蘭教而日益融合到回回人中,元世祖忽必烈之孫阿難答自幼歸信伊斯蘭教,其所率官兵多數?穆斯林,從而使其轄區(包括陝、甘、寧、青等地)伊斯蘭教得到廣泛傳播和發展。據明代文獻載,明初哈密地區有3種人雜居:“一是回回人,一是畏兀兒,一是哈拉灰”。哈拉類原?蒙古人,明正德年間(西元1506-1521年),他們曾兩次遷至肅州(今甘肅酒泉),到萬曆年間(西元1573-1620年)由於受到回族的影響,已經“不食豬肉,與回回同俗”了。

  元代也是種種不同來源的回回人形成一個民族的時期。他們來華後,屯墾牧養,或做工經商,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伊斯蘭教對回回人的社會發展和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曾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由於回回人信仰伊斯蘭教,共同的信仰增強了凝聚力,從而促進了民族共同心理狀態的形成。(2)教坊組織把處於大分散之中的回回穆斯林結成一個個群體或社團。教坊即是以禮拜寺?中心的穆斯林的聚居區。根據文獻記載,元代規模較大的禮拜寺,除設有掌教外,還有執掌教法、傳呼禮拜和執掌寺務的各類教職人員。明代,教坊制度下的禮拜寺管理組織更趨完善。寺坊內有阿訇(伊瑪目)和“三掌教”。教坊的出現和發展,從組織上鞏固了宗教信仰,起到了團結這一坊穆斯林的社會作用。(3)伊斯蘭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回族的風俗習慣,包括婚姻、家庭、喪葬、飲食、節日、禮儀及道德行?等。多遵從《古蘭經》的有關規定演變而來。伊斯蘭教對回回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以及思維方式、心理結構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深刻的影響。另外,居住在今甘肅和青海省的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他們的祖先也是元明時期從中亞等遷入的各族穆斯林。他們進入這一地區與漢、藏、蒙古等族雜居,能在漢藏文化或蒙藏文化的包圍之中獨立發展,正是伊斯蘭教的信仰和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元代回回的社會地位僅次於蒙古人。穆斯要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都佔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其中一些人躋身于統治者行列。元代統治者對伊斯蘭教持寬容態度,設立了“回回國子學”進行宗教及文化教育,建立了“回回掌教哈的所”管理伊斯蘭教事務。穆斯林所到之處普遍興建禮拜寺,對前代所建寺也進行了修葺和重建。伊斯蘭教成?與佛、道教並駕齊驅的“清教”與“真教”。此時阿拉伯的科學文化通過來華的穆斯林傳入中國。元政府設回回司天監、回回藥物院等機構,穆斯林學者在天文、曆法、醫藥、建築、軍工、文學藝術上對中國科學文化的發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明代開國功臣中,有不少是穆斯林,如著名將領常遇春、胡大海等,故朱元璋對穆斯林實行懷柔政策,任用穆斯林將領及學者在朝廷擔任軍政要職,頒佈聖旨保護伊斯蘭教,敕建各地清真寺。明太監、穆斯林航海家鄭和奉命率船隊7次“下西洋”。於1430年最後一次下西洋時,派隨行的穆斯林到麥加朝覲,繪製了“天房圖”,加強了中阿人民之間的友誼。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44 踩:18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9 (88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3 (760次打分)
【已經有1602人表態】
432票
感動
368票
路過
352票
高興
45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