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信仰與功修 >> 解讀伊斯蘭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伊斯蘭教(al-Islam)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4212票  瀏覽49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22日 22:14

   七世紀初興起於西亞阿拉伯半島的一神教,現與佛教、基督教並列為世界三大宗教。“伊斯蘭”是阿拉伯語 Islam 的音譯,意為“順從(安拉)”。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Muslim)。目前全世界9億多人,分佈在近百個國家和地區,西亞、北非、中亞、南亞及東面亞等地較為集中。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共43個。

  610年穆罕默德宣稱在麥加的希拉山洞接受安拉“啟示”,從而標誌著伊斯蘭教的興起。起初,穆罕默德公在至親好友中秘密傳教,612年始向麥加居民公開宣教,號召人們反對偶像崇拜和多神教,敬畏和歸順宇宙萬物的唯一主宰安拉。他承認猶太教和基督教的眾多先知、使者及其經典,但宣稱自己是安拉派遣的最後一位先知和使者,受命完整地向世人轉達安拉的旨意。繼而提出禁止高利貸、公平買賣、施貧濟民、善待孤兒、釋放奴隸、制止血親復仇等社會改良主張,觸及了當時社會的基本矛盾,為伊斯蘭教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宗教和各項社會主張遭到了部落貴族、富商和多神教徒的多方阻難,追隨者亦受到迫害。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率穆斯林群眾離開麥加遷徒麥地那,在當地民從的支援下,以先知兼政治、軍事首腦的身份領導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建造清真寺,制定宗教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項規定。630年佔領麥加,清除“克爾白”內外的偶像,確定麥加為伊斯蘭教的宗教中心。632年3月在“辭別朝覲”中宣布安拉的最後“啟示”,表明伊斯蘭教已基本形成。同年6月病故。

        穆罕默德去世後,艾卜.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和阿里先後領導穆斯林民眾,其稱號為“安拉使者的哈里發”,簡稱哈里發(意為“繼承人”),繼承了穆罕默德行使過的一切權力(除接受和傳達安拉的“啟示”),開創了哈里發制度,顯示了伊斯蘭教融宗教和世俗生活於一體的鮮明特點。這一時期(即四大正統哈里發時期632--661)和隨後的伍麥耶王朝統治時期(661著750),穆斯林軍隊相繼征服了西亞、北非、中亞、西南歐大片領土,兵鋒越過印度河、錫爾河和比利牛斯山脈,伊斯蘭教隨即迅速傳播,被征服地區逐步伊斯蘭化。

        阿巴斯王朝(750著1258)建立以後,多位哈里發重視文化建設,在吸收希臘、波斯、印度等古典文化的基礎上,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得以形成和發展,並於九世紀中葉步入光輝燦爛的時代。其時,醫學、天文學、數學、化學、歷史學、地理學、文學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相當繁榮,有些躍居並長期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古蘭學、聖訓學、教義學和教法等日臻成熟,經典性的著述相繼問世,不同學派逐漸形成。阿巴斯王朝首都巴格達成為當時學術研究的中心,後伍麥耶那王朝首府科爾多瓦也集中了許多學者。九世紀末葉開始諸多伊斯蘭地方王朝相繼建立。雖然有些王朝為抵禦外來侵略、發展伊斯蘭文化做過貢獻,但伊斯蘭世界已經分裂,哈里發的宗教、政治權威已削弱,伊斯蘭教的發展趨於停滯。

        1258年蒙古軍隊攻佔巴格達,使伊斯蘭教客觀存在到最嚴重的打擊。近一個世紀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興起並發展成為一大帝國,不公再次使西亞、北非大部分地區統一於一個伊斯蘭教政權,使突厥著伊斯蘭文化得到發展,而且使伊斯蘭教擴展到東歐巴爾乾地區。十七世紀,莫臥兒王朝在南亞擴展迅速,幾乎統治了整個印巴次大陸。在此以前,東南亞許多地區也已逐步伊斯蘭化。近代以來,伊斯蘭教義和伊斯蘭世界再次衰落,西方殖民勢力逐步侵入,各國穆斯林開始探討復興伊斯蘭教的途徑。

        十八世紀出現於阿拉伯半島的瓦哈比運動是近代伊斯蘭教復興運動的先驅。十九世紀中葉以後的泛伊斯蘭主義運動、十九世紀後期開始的伊斯蘭教改良主義運動、二十世紀中期的納賽爾主義和二十世紀70年代達到高潮的伊斯蘭教激進主義(即原教旨主義),大致反映了近代以來伊斯蘭教發展的軌跡。

        目前,伊斯蘭教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影響日益增大,伊斯蘭教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伊斯蘭教教派複雜。各種教派、學派隨著政治鬥爭的展開和宗教研究的深入,逐漸形成和發展。

        什葉派是伊斯蘭教主要教派之一,是圍繞著阿里的政治、宗教地位這一問題而形成的。信仰“伊瑪目”並認為“伊瑪目”的權力應屬於阿里及其後裔,是其基本信條之一。伍麥耶王朝初期形成之後,大多數穆斯林保持著主流派立場,逐漸形成遜尼派。

        蘇非派也是伊斯蘭教主要派別之一,常被稱為神秘主義派別。其淵源與《古蘭經》中的一些隱晦經文及穆罕默德神秘的宗教活動有關。產生之初,不為穆斯林大眾所接受,十一世紀以後,通過安薩裏等人而為遜尼派承認。十二世紀以後蘇非教團紛紛出現,散佈伊斯蘭世界各地,蘇非派影響日漸擴大。雖沒有統一整體、教義和宗教儀式,但都強調通過“無我”達到與安拉的融合,重視“齊克爾”,使用贊珠,崇拜“臥哈一”,在伊斯蘭教發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伊斯蘭教於唐代初年傳入中國。蒙古西征以後,大批穆斯林東來。 元代末年回回民族(即早期回族)形成,在中國新疆西部地區,十世紀中期開始有大批突厥語部眾信奉伊斯蘭教。整個新疆伊斯蘭化約完成於十六世紀。今天,中國有回、維吾爾等10個少數民族共1700多萬人(1990年)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經典是《古蘭經》。它被認為是安拉的“啟示”,由穆罕默德傳達給世人,成為伊斯蘭社會的根本立法依據和穆斯林的基本行動準則。穆罕默德去世後,經過幾代哈裏發的努力,編成定本,使用至今。“聖訓”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預設的門弟子的言行,是僅次於《古蘭經》的伊斯蘭教經典。穆罕默德去世80多年後,開始根據傳述,進行收錄,逐步編成一些標準“聖訓”集。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是“五大信仰”(信安拉,信天使,信經典,信先知,信末日)和“五大功修”(念、禮、齋、課、朝),其核心是信仰獨一的安拉。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42 踩:197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127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6 (838次打分)
【已經有1762人表態】
488票
感動
414票
路過
416票
高興
444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