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格與精神求索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webmaster
熱度8478票  瀏覽112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27日 12:37

四﹑栽德的故事和經歷
 
       栽德是穆罕默德的義子﹐說來有一番戲劇性的過程。  他原是一個跟隨家族出征打仗的兒童﹐他們在戰場上被打敗﹐他被俘虜﹐淪為奴隸。  在伊斯蘭之前的阿拉伯﹐有蓄奴的社會制度﹐奴隸來源之一是戰場上的俘虜。   俘虜投降不殺﹐給予活命﹐但是理所當然成為戰勝者的奴隸。  小小的栽德﹐以奴隸之身多次被買賣﹐換過多個主人﹐最後被赫蒂徹購買﹐成為她家的奴隸﹐然後贈送給她的丈夫穆罕默德﹐充當貼身的童僕。
      
   他在義父家生活了許多年﹐幫助照料家務﹐從麥加的客商那裡得到信息﹐他的親生父母在那場戰爭中走散後﹐至今還活著。  他的父母委託商旅在麥加到處打聽﹐走入村鎮詢問收買小奴隸的家庭﹐終於找到了在戰場上失散的小栽德。   栽德寫了一封信﹐要求來到麥加的客商帶回去交還給他的父母。  他的父親和叔伯們得知栽德的消息後﹐決定旅行到麥加尋親﹐計劃準備了金錢為他贖身﹐計劃領回老家去。  他們專訪了穆罕默德的家庭﹐願意付出賠償金﹐贖回孩子。  但是﹐穆罕默德對贖金沒有任何要求﹐而只是說﹐要尊重孩子本人的選擇。  如果他要求跟隨父親回家﹐穆罕默德說﹐他們可以立即帶領孩子走出大門﹐分文不取。   假如﹐栽德志願留在這個新家﹐他的親人們不能強迫他回家﹐應尊重他本人的選擇。  就這樣﹐雙方達成了協議。 
      
   最後大家當面對證﹐栽德明確表示﹐願意繼續在穆罕默德家中。  他向親人們解釋說﹐寧可當奴僕﹐也不願返回自己的老家。  他不希望離開穆罕默德﹐因為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善良的好人。   因有君子協定在先﹐他的父親和叔伯們無言以對﹐而穆罕默德當眾宣佈﹐栽德從此不再是奴隸身份﹐而是他的義子﹐可以居住在他的家中﹐享受家庭成員的同等待遇。 他改名為栽德‧伊本‧穆罕默德﹐(伊本的涵義是某某人之子 ---- 譯者)﹐而且享有財產繼承權。   伊斯蘭前的阿拉伯人﹐多有狡詐﹐把童奴改為義子﹐只有名份而無權利﹐只有在名字上加上“伊本”和父親的名字﹐在法律上才能享有繼承權。 《古蘭經》說﹕“……也沒有把他們的義子當作你們的兒子。  這是你們信口開河的話。  真主是說明真理的﹐是指示正道的。 你們應當以他們的父親的姓氏稱呼他們﹐在真主看來﹐這是更公平的。”(33﹕4-5)
      
   那個時候﹐穆罕默德還沒有得到真主的啟示﹐他的使者生涯還沒有開始。  他只是憑著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對所有的人都善良和仁慈。  這個釋放家奴﹑尊重一個孩子的自願選擇和真心收為義子事件﹐充份表現了穆罕默德一貫的道德品質和善良的性格。 在他同赫蒂徹結婚之後﹐幫助赫蒂徹繼續經營生意﹐在生意場上﹐接觸到南來北往的各路客商﹐看到的人﹐有貴有賤﹐有貧有富。  他的表現與眾不同﹐是一位聞名遐邇的心地善良商人﹐對男人﹑女人﹑富人﹑窮人﹑老人和兒童﹐都一視同仁。  凡是同他有過交道或相識的人﹐異口同聲對他讚揚和敬佩。  他的美名是“沙迪克” ---- 一個忠誠的人﹔還有一個美名是“艾敏” ---- 一個可靠的人﹐麥加內外﹐路人皆知。  他是一個富裕的人﹐不僅擁有財產﹐對貧苦人慷慨解囊﹐而且富有道德心﹐對所有的人都善良和仁慈﹐充滿愛心和憐憫。  這些行為表現出的特征﹐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一切跡象表面﹐他將承擔起重大的責任和使命。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348 踩:43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2 (183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3 (1735次打分)
【已經有4126人表態】
1130票
感動
965票
路過
949票
高興
108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