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社會經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音樂對伊斯蘭的歷史經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2877票  瀏覽16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13:42

公元624年﹐新近遷移到麥地那不久的穆斯林﹐遭到麥加敵人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先知穆聖率領的穆斯林大軍禦敵於麥地那城外30公里的白德爾鎮﹐兩軍展開正面對抗。 敵方的陣地上不僅有戰馬﹑駱駝和各種武器﹐而且有樂隊和歌女﹐為了鼓舞士氣﹐營內日夜鶯歌燕舞﹐軍士們與軍妓取樂。 上級命令下來﹐派遣一支部隊保護商隊返回麥加城﹐但軍士們拒絕應召﹐抗拒命令﹐他們說﹕“我們現在不回去﹐在白德爾還沒有玩夠。 給我們三天假﹐飲酒作樂聽歌玩妓。” 總攻勢開始的時候﹐麥加軍近一千人﹐面對三百多穆斯林勇士不堪一擊﹐全線潰退﹐抗拒命令的麥加貴族阿布'賈赫勒在亂軍中被殺﹐傷亡數百人﹐五十多名士卒被俘虜。

  白德爾一役﹐穆斯林將士倍受鼓舞﹐是麥地那穆斯林社會的歷史轉折點。 第一仗的勝敗決定了伊斯蘭事業的存在或消失。 初到麥地那的遷士們是先知穆聖領導的主力戰鬥員﹐他們在麥地那這個陌生的敵方﹐外有麥加宿敵虎視眈眈﹐城內有心懷敵意的猶太人﹐物質乏匱﹐兵器不足。 在穆斯林的隊伍中﹐沒有樂隊和歌女﹐但有先知穆聖的堅強領導﹐共同遵循真主的《古蘭經》啟示為人類的正義事業作戰﹐英勇無比。

  一年多之後﹐麥加的敵人又興兵來犯﹐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伍侯德戰役﹐守城的穆斯林從戰爭的一開始遭到了慘敗﹐前線潰散。 原因是﹐敵人先出動的不是武士和騎兵﹐而是舞女﹑歌手和拋向穆斯林陣地的禮物﹐向他們喊話﹐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將給他們獎賞美女和金錢﹐同時有樂隊奏樂﹐渙散軍心﹐引誘投降。 歌女們向穆斯林陣地唱歌﹐她們用淫蕩歌詞唱﹕“過來吧﹐我擁抱你。 轉回頭﹐我要同你說再見。” 戰場是一次激烈的考驗﹐敵人用魔鬼的聲音和妖艷美女勾引卑賤的靈魂﹐不戰而能獲勝﹐因為品格低劣的人經不住誘惑。

  至仁至慈的真主對他的使者不棄﹐先知穆聖的眾多弟子﹐誓死保護著穆斯林的最高統帥﹐服從使者的命令﹐對得勝的驕兵窮追猛打﹐最後轉敗為勝﹐徹底扭轉了戰局。 一次重大的活動規劃或生死決斗的戰爭﹐最能考驗人的真誠信仰﹐先知穆聖的弟子們堅定不移地敬畏真主﹐跟隨使者出生入死而無悔。 戰爭的勝負不是單純的軍事和武力較量﹐也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創造歷史﹐而是社會制度優劣的對比﹐正義與邪惡的對抗﹐精神力量勝過快馬硬弓或現代的核武器﹐堅守伊斯蘭正道是穆斯林勝利的保證。 穆斯林的戰鬥隊中不需要樂隊和歌女﹐只需有《古蘭經》和聖訓﹐引導穆斯林弟兄堅守正道奮不顧身﹐為取悅於真主﹐為今世和後世的兩世吉慶。

  在許多其他宗教的祈禱儀式中﹐都少不了用音樂伴奏演唱聖歌﹐穆斯林對那些宗教表示尊重﹐伊斯蘭禁止干擾任何信仰信徒的祈禱儀式。 許多人爭論說﹐音樂並非都是淫穢和浪蕩﹐各種廟堂中的宗教音樂自成一派﹐不同於茶肆青樓的情調﹐是聖潔的聲音﹐使人想到昇天。 但是﹐穆斯林遵循聖訓禮拜和祈禱不須音樂伴奏﹐穆斯林禮拜需要靜思和懺悔﹐是與真主最接近的時刻﹐精神高度集中﹐音樂只可能亂了心意。 穆斯林承認音樂的精神震撼力﹐因為在伊斯蘭之前早就有了鼓管絲弦的樂器﹐例如國王出遊古代就用吹號開道﹐用音響效果形容神仙從天而降﹐製造精神恐懼﹔戰場上以擊鼓鳴金士兵叫喊向敵人示威﹔跳舞的男女有管弦樂器伴奏﹐臺上臺下一起扭動。 穆斯林不是對音樂無知﹐而是深知其中奧妙﹕利益少﹐而弊端多﹐聽眾的精神容易產生邪念﹐靡靡之音令人如醉如痴精神恍惚。

  因為音樂有魔力﹐所有古代的魔術花招和裝神弄鬼跳大仙﹐都離不開樂器敲擊﹐撥亂聽眾的心弦﹐打亂思緒。 邪道的巫師們點燃煙霧﹐敲打樂器﹐念念有詞陰魂附體﹐製造恐怖陰森的氣氛。 古代的阿拉伯部落酋長們﹐每有酒宴﹐必有歌女和舞蹈﹐敲敲打打﹐通宵達旦。 現代的西方文化﹐流行音樂是一切商業活動的幽靈﹐到處飄游﹐超市﹑酒吧﹑游樂場﹑夜總會﹐借音樂的魔力助銷賺錢。 年輕人攜帶邊走邊聽﹐耳塞裡有立體音響﹐工作時腳下踩點﹐學習時手指打拍﹐走路時動搖西晃渾身哆嗦。 音樂使人著魔﹐音樂使人迷惘﹐忘乎所以﹐游戲人生﹐是禍國殃民的好手段。 這就是真主在《古蘭經》所告誡的驚世衡言﹕“有人購買無謂的談話﹐以便他無知無識地使人背離真主的正道﹐而且把它當作笑柄。 這等人﹐將受凌辱的懲罰。”(31﹕6)

  樂感是人類的天性﹐身體的運動都隨著節拍活動﹐例如心臟和脈搏的跳動﹐內臟系統的活動節奏﹐走路的雙腳移動兩臂配合肢體搖擺。 心情好時自然便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身不由己的喜悅跳躍。 音樂是工作之余和疲勞過度時必要的消遣﹑放松和休息方式﹐穆斯林也要唱歌﹐許多穆斯林國家被世人稱讚為“音樂歌舞之鄉”。 贊頌真主的詩詞也許可用擊鼓伴奏﹔伊斯蘭的節日和婚禮各地都是有歌舞和音樂表演﹔保家衛國出征的隊伍雄赳赳氣昂昂高唱軍歌上戰場﹔全城出動迎接勝利歸來的戰士﹐敲鑼打鼓鳴槍放鞭﹐炮聲隆隆﹐興高采烈。 伊斯蘭沒有斷定音樂一律都是亥倆目﹐而是有控制的發揮作用﹐鼓舞人心﹐加強民眾團結﹐表達喜悅心情。 音樂無限制的氾濫﹐對信仰和精神產生巨大的腐蝕和摧毀作用﹐耽誤禮拜和功修的時間﹐使人著魔想入非非神魂顛倒﹐其毒害性質不亞於酗酒吸毒。

  西方殖民主義入侵穆斯林國家﹐推廣西方流行歌曲和靡靡之音是征服穆斯林信仰的重要策略。 1863年﹐法國侵略者拿破侖佔領埃及之後﹐勒令埃及政府全面西方化改造﹐埃及國王易斯馬爾在開羅建造了第一座法蘭西式音樂廳。 蘇聯時期﹐所有穆斯林“加盟共和國”首都都建設了豪華的俄羅斯歌舞大劇院﹐布爾什維克革命歌曲天天唱。 整個阿拉伯世界﹐廣播和電視被西方國家壟斷和控制﹐每天大多數時間都是通過衛星播放西方音樂﹐給穆斯林洗腦筋。 2002年美國部隊佔領阿富汗後﹐美國政府特派芝加哥搖滾樂團到阿富汗巡迴演出﹐要讓貧窮落後的阿富汗穆斯林開開眼界﹐看看美國青年多麼歡樂﹐他們沒有信仰﹐只追求生活快樂。 好萊塢電影﹐每片都有色情音樂伴隨演出﹐配合床上動作的節拍。 如今西方音樂輸入普遍使用的移動手機和電腦互聯網﹐跟隨每個穆斯林發出美妙的音樂﹐堅持西化教育。

  西方殖民主義當年征服非洲和拉丁美洲之後﹐對那裡的居民成功地傳播基督教﹐西方傳教士緊跟在殖民軍隊炮火硝煙之後送去了痲痺精神的十字架﹐今天對穆斯林世界﹐這一套行不通﹐伊斯蘭根深蒂固﹐西方基督教被拒之門外﹐但送來靡靡之音麻醉穆斯林的信仰精神。 如果說歐洲殖民地版的基督教是一顆原子彈﹐他們是成功的﹐因為非洲和拉美大部份原先殖民地人民都對西方文化頂禮膜拜﹐因此﹐他們對待穆斯林﹐設計了西方音樂這個新式武器﹐不知是否能成功?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004年5月6日揭露﹐美國為了掀起穆斯林青年喜好拉普(美國式快板演唱)高潮﹐投資一億八千萬﹐創造一種‘穆斯林拉普’﹐在穆斯林青年中傳播。 1965年去世的美國作家﹐曾經享有“開展向伊斯蘭世界音樂十字軍文藝運動健將”名聲的亨利'法默(Henry G Farmer)﹐在他的遺作中說﹕“伊斯蘭世界在阿巴斯時代對抗十字軍時﹐同時抵制歐洲的音樂﹐當時的伊斯蘭教長們禁止穆斯林聽到歐洲人唱歌和奏樂。 現代是我們打破圍牆的時候了﹐音樂有當年十字軍的征服威力。”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28 踩:13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 (71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8 (664次打分)
【已經有1237人表態】
330票
感動
311票
路過
308票
高興
28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