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苑綠地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與水的日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網絡    作者:穆群森
熱度3623票  瀏覽41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1月30日 16:17

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每個民族都有宣揚其本民族優秀文化的責任和義務。”要使一個人對他族文化獲得一個正確的認識,最佳方式就是客觀記錄下一系列他族生活的影像摘記,然後讓讀者在品讀中增進瞭解。

我願意默默地做一個民族文化的使者。

——臺灣第三屆新月文學獎二等獎獲得者  穆群森

 

穆斯林的洗浴用具湯瓶能夠體現節水意識

 

每到月初抄水錶的時候,物管員總是很詫異地冒出一句:“才用了1噸水?”

“是啊!先生和女兒都在外地,家裡就我一人。”我知道他的潛臺詞,便引著他參觀了擺放在廚房、衛生間和屋頂的大盆小桶,他釋然了,說:“現在像你這麼用水的人真不多。”

其實,回族講究“一水多用”的水文化源遠流長。阿拉伯人把水看得十分寶貴,從不浪費,他們從西元651年踏上華夏大地,這些回族先民就把節水的信仰播種給了她的子孫後代,《古蘭經》和《聖訓》裡有關用水的宗教儀規,後來都潛移默化為回族人在生活中的用水原則,成為生活中不需要強調的自覺行動。

奶奶是個虔誠的穆斯林,從小就聽她講《古蘭經》裡關於節約用水的故事,我也眼見她在用水上的“吝嗇”:淘米水用來洗菜洗碗或洗抹布;洗菜的水,她會把上面的葉渣撈去,將剩餘的水倒進一個桶裡,留做打掃清潔衛生、刷洗馬桶用;無論洗衣還是洗澡,只要能二次使用的水,絕不一次性倒掉,不能再用的髒水也要倒在院子裡的樹根花草下。每到下雨天,奶奶就叫我把家裡所有空閒的盆盆罐罐整齊地排列在屋簷下,接納屋簷的雨水,接滿一盆,她就催促著趕快端進屋裡倒在一個水缸裡,然後又迅速放回屋簷下,生怕漏接了幾滴水。奶奶說,誰要是浪費了水,將來就會受到“主” 的懲罰。

奶奶離開我已經30多年,但她對水的珍惜和感恩的方式,至今仍影響著我的日常起居,使我在生活中依然秉承老人節約用水的習慣:洗手時,水流只開筷子般粗細;洗浴時,熱水器前面一兩分鐘放出的是冷水,用容器接住,給身體抹香皂時,便把龍頭關上,這樣洗浴,一次就節約60升(有專家測算所得)水了。擦地時,我不用拖布而用抹布,大大節約了沖洗拖布的用水量;用洗莖葉類的水去清洗根塊類蔬菜;洗碗時,我會先用廢紙擦拭一遍,再用水洗,最後用筷子粗細的水沖乾淨就行了。民間認為,水代表著財富,有“肥水不外流”之說。按中國傳統建築理論來說,天井與財路相關,天降的雨露(財源)是不能外流的,只能源源不斷地流入自己的家中,因而老宅子講究“四水歸堂”。雖然現代樓宇無法“四水歸堂”,但遇到雨天,我會把家中所有的儲水容器放到屋頂。別小看收集起來的這些雨水,經過沉澱,清澈的用來擦洗器皿、傢俱、窗戶、地板,清洗抹布、沖洗廁所等,還可以為樓道抑塵降塵,而有泥汙的部分就用來澆花。

有朋友問:“你就在乎那點水錢?”我說:“我不是在乎錢,而是在乎‘水’!” 水——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對水的態度,也就是我們對自然的態度。節約用水其實並非什麼高科技的問題,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多花幾秒鐘時間,把盛滿的淘米水、洗菜水或洗衣服的水拿去另作他用,而不是隨手排入下水池。

據專家指出,2010年後,我國將進入嚴重缺水時期,節約用水,決不是個人的小事,它關係著社會、國家和人類的未來,如果人人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最大限度地去節約用水,就是對和諧社會的一份貢獻。

 

(臺灣第三屆新月文學獎二等獎作品)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文學
頂:153 踩:17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2 (781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6 (739次打分)
【已經有1772人表態】
510票
感動
395票
路過
408票
高興
45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