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苑綠地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清貧也是一種恩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石頭讀古蘭經》    作者:馬石頭
熱度3854票  瀏覽36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11月23日 11:51

你們欲圖今世生活的浮利。但在真主那裡有豐富的福利。   ——《古蘭經》(4:94)

 

今天,我們面對的是父輩難以想像的物欲世界,也艱難地面對著物質利益的強大誘惑,這使我們無法“奢談”真正意義上的清貧。但如果我們也陷入追逐“富貴”的行列裡,從而無暇顧及自己的初衷和信仰,那就真是一種悲哀。對於有些人來說,恰恰是清貧成就了他。清貧顯示出了他身體力行的拼搏精神,清貧也歷練了他不甘於平庸的思想境界。

《古蘭經》說:“你們欲圖今世生活的浮利,但在真主那裡有豐富的福利。” (4:94)從這段經文中我們感悟到,人人都想今世富有,其實貧富都是命中註定的,有些人也許現在不富,但眼下的清貧並不代表將來不會富裕。穆罕默德(祈主福安之)一生都過著清貧的生活。麥加解放後,他實際上就是阿拉伯國家的最高統帥,但他依然過著和普通人一樣的貧苦生活,他說:“我的主宰要為我把麥加的眾山變成金子,但是我對他的祈求是:真主啊!我喜歡飽一天餓一天的生活,以便使我在饑餓時會在你的面前痛哭和紀念你:當克服饑餓後,我又感激和榮耀你。”在伊斯蘭看來,清貧對於某些人是最佳生活狀態。

有些人,一生對社會的貢獻很大,但始終在生活方面很貧窮。年輕的時候,我就很不理解這究竟是為什麼?後來通過學習《古蘭經》終於明白了,真主給有些人的恩典是錢財。但給有些人的恩典卻正是清貧。相比較而言,錢財的恩典同時也附加許多義務,如果他處理不好,還要被審問。清貧就沒有那些煩惱,它可以讓人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完成他們的事業。當然了,清貧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窮困潦倒,而是主觀上不為豐富的物質生活所累的一種生存狀態。 “寧可清貧自樂,不作濁富多憂。”  (宋·釋道元《景德傳燈錄》)說的就是這種境界。

臺灣學者南懷瑾先生在他的書中引用了一首詩,我深受感觸:“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意思是說隋煬帝運氣不好,當了皇帝;而王安石很可憐,作了宰相。假如王安石在仕途上不得志,他必定會成為大文豪,他的文章那麼好,恐怕當時和後世對他的敬仰還要更高;隋煬帝如果當時不作皇帝,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名士,一個才子。好一個人間富貴,誤了多少才華!李後主算是很好的文學家,他在文學方面的天賦是很高的,可惜他當了皇帝。宋徽宗等人也是如此。這是從人生的某種稟賦而言,這些人都是不幸的。可是,正因為這些不幸,又成就了他們的另一番事業。

縱觀歷史,我們不難發現淡泊明志、貧賤不移而清史留名者,他們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擋得住誘惑,最後他們的成果也是經得住歷史推敲的。當然,奢侈鋪張、揮霍無度,導致亡國敗家損己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因此,清貧就是貧寒而有志氣、艱難而不失氣節、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其實質和核心是艱苦奮鬥、自強不息。

我25歲從清真寺畢業,將要開學當阿訇,那時真是意氣風發,可誰料想離上任儀式還有幾天的時候,有人從中作梗搗亂,我便一氣之下攜行李回了家。那些日子沒事幹,就整天在家裡研究阿拉伯文書法藝術,後來我的阿拉伯文書法出了名,凡是被阿拉伯國家藝術館收藏的佳作精品,都是在那段日子裡創作的。現在回憶起來,失意,其實也是另一種機會。再想想這麼多年來坐看鄰居起高樓,清貧的生活鍛造出了我清雅的志趣,我深信清貧也是一種恩賜。

清貧不為世人所喜,但它是人生中最難得的恩賜;富貴為世人趨之若鶩,但它或許是人生中最美麗的陷阱。有些人小時候很聰明,但由於家庭富裕,結果平庸地虛度了一生。有的人生在貧寒之家,童年生活很艱苦,忍饑受凍,在事業上無依無靠,所以從小就立志發奮圖強,終於取得了好成績。這不僅使我想起了甘肅省會寧縣,那地方自然環境惡略,生活貧困,號稱“苦甲天下”,但恰恰就是這個縣,每年都有不少學生考進清華北大,被稱為“狀元縣”。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恩賜 清貧
頂:145 踩:19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91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6 (803次打分)
【已經有1795人表態】
525票
感動
397票
路過
397票
高興
47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