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人物春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中國阿訇的一面旗幟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穆斯林通訊》    作者:馮今源
熱度6225票  瀏覽1092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4月06日 15:25

第二、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的旗幟

 

馬松亭阿訇的一生是勇於創新、與時俱進的一生。

眾所周知,中國回族地區的經堂教育自明代胡登洲創辦以來,取得了很大成就,培養了一代又一代宗教事業接班人,有其不可抹煞的可貴貢獻。但是,這種舊式教育制度也確實存在著很多弊病,培養的海裡凡只識阿拉伯文、波斯文,而不諳國文漢語,只會念經了事而不通一般社會知識和近現代科學文化,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這種使中國伊斯蘭教延續了千餘年生命的舊經學教育,根本上說是一種“保守式的教育”,正如馬松亭阿訇所指出的那樣:舊式經堂教育,“課程方面以文法科居多,對於義理典籍比較少些。至於社會常識、公民常識、自然、史地以及國學各方面,差不多付之闕如。所以這種教育,談不到什麼時代精神、國族意識,無形地與中國社會隔絕,造成獨善其身的局面。這種弊端,是很顯然的。基於這種認識,更堅定我們創辦改良回教師範教育的信念。”於是,1925年4月24日,馬松亭等人克服了諸多困難,創建了成達師範學校,並於該年8月正式開課。

成達師範學校實行一種全新的伊斯蘭教育制度:它一改舊經堂教育的組織形式,首先成立一個學校董事會,由穆華亭、唐柯三、馬松亭、法靜軒、朱蘊韜等12人組成,實行集體領導;由熱心回民教育事業的回族官員唐柯三先生任校長,馬松亭任總務主任並兼任阿拉伯文及宗教課程教員;先後延聘國內知名阿訇,如王靜齋、張鴻韜、張子文、馬自成、龐士謙等,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甚至聘請兩位埃及教授來成達師範講學,大大增強了教學力量,有利於學員學習視野的擴大和學習成績的全面提高。

成達以造就健全師資、發揚伊斯蘭教文化、恢復回族固有精神、增進回民對於國家的效能為目的,提出:遵照國家教育宗旨,“施行師範教育,以造就健全師資,啟發回民智識,闡揚回教文化為宗旨。”以馬松亭為代表的成達師範教育家們,著眼于經學教育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從辦學目標上,提出了培養伊斯蘭組織之會長、清真寺之教長、普通回民學校之校長等“三長制”的教育體制,突破了傳統的培養清真寺經師的單一體制;“在課程安排方面,採用了宗教、教育專業和社會科學三者穿插配合的方法。阿拉伯文是學習伊斯蘭教知識的主要工具,學習一般科學文化離不開國文。因此,阿文(包括語法修辭)和國文(採用中等師範課本)兩門貫穿六年整個學習過程。

六年中,每一學期都設有伊斯蘭教理論課程;一般科學知識,前三年學習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自然等普通初中課程,後三年著重學習教育專業知識,如教育概論、教育心理學、學校行政管理,此外還有簿記學和會計概論等。”

“在教育訓練方面,除仿照普通學校規定的各種制度、規則外,還按以往清真寺對待海裡凡的辦法嚴格要求學生,如每天按時禮拜,每年齋月按時封齋,並學習其他各項禮儀。”南遷桂林後,他們繼續堅持這種先進的教育體制。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動師生走出校門,深入實踐,深入群眾,深入清真寺,進行田野調研,將伊斯蘭教的經學教育與時政教育、興教救國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增強了成達人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民眾意識,認清了當代中國伊斯蘭教的現狀與發展方向,在實踐中增長了才幹。

為利於優秀學員深造,使學員跟上時代發展,兼具世界眼光,與國際社會接軌,馬松亭阿訇于1932年、1936年兩次風塵僕僕,飛赴埃及,晉謁埃王福德一世及新王法魯克一世、艾資哈爾大學校長佐瓦希理、木拉威先生等,宣傳“發揚回教文化、溝通中西文化”之重要意義,蒙其允准,由埃及公費接受兩批中國穆斯林學員到艾資哈爾大學深造,於是才有了1932年12月韓宏魁、王世明、金殿桂、馬金鵬、張秉鐸等5位成師畢業生赴埃留學,才有了1938年成師教員龐士謙阿訇所率法魯克留埃學生團的產生,才有了埃及賽義德·穆罕默德·達理及穆罕默德·伊蔔拉欣·福力非勒兩位博士的來華授課。

如果說,在近代中國伊斯蘭教歷史上,成達師範學校做出了積極的重大的貢獻,那麼,勇於創新發展、不斷與時俱進的馬松亭大阿訇就是成就這一貢獻的第一大功臣。

與成達師範教育同具重要意義的幾件大事,一是創辦富有時代精神的民族與宗教綜合性刊物《月華》;二是成立成達出版部,印行伊斯蘭教經書與學術著作,出版《成達文薈》;三是創建福德圖書館,徵集中外文圖書上萬冊;四是邀請教內外著名學者,如顧頡剛、韓儒林、馮友蘭、張星火良、白壽彝等,以及成師學生定期發表專題學術演講。這幾件大事在中國伊斯蘭教的歷史上都是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舉,這幾件大事的完成,標誌著成達師範成為近代回族史上最有影響的學校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近代中國伊斯蘭教學術文化中心。馬松亭阿訇的名字與這幾件大事的順利完成,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而這幾件大事又無一不是革故鼎新、勇於開拓、與時俱進的結果。

顯然,上述這一切工作,適應了辛亥革命後中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需要,適應了抗戰時期救國圖存的需要,開闊了成達人的學術視野,深化了成達人的伊斯蘭教學術水準,有利於對伊斯蘭教真精神的學習與發揚,有利於伊斯蘭教信仰的純正與堅定,有利於中國伊斯蘭教本身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對於培養一批具有新思想、新知識的新一代回族穆斯林精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身為“真主在大地上的代治者”,我們理應具有敢於創新、敢為人先的勇氣。如果在實際的工作、生活、學習中,只會依規畫圓、准方作矩,“年年依樣畫葫蘆”,不僅難以完成“代治者”的責任,而且會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教門日益退化和衰敗。過去如此,現在依然。馬松亭阿訇那種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是我們須臾不可丟棄的寶貴遺產,值得我們認真總結、繼承與發揚。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270 踩:31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3 (146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7 (1266次打分)
【已經有2910人表態】
820票
感動
675票
路過
670票
高興
74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