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化動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中國伊斯蘭文獻彙編》取得階段性成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朱羿
熱度4477票  瀏覽481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3年4月24日 17:39

近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由該校伊斯蘭文化研究所組織主持的“中國伊斯蘭文獻挖掘與搶救工程”——《中國伊斯蘭文獻彙編》取得階段性成果,該文獻彙編計畫編著500卷,現已完成涉及經、法兩部的100卷的編輯工作。這是我國迄今為止有關少數民族文獻整理與研究最為浩大的學術工程。  

伊斯蘭教自西元7世紀傳入中國,一同傳入的有大量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經典,其中部分文獻以手稿形式流傳。我國在傳播伊斯蘭文化的過程中不僅僅依靠對外來文獻的傳抄,還對其進行了符合中國思想和認識的解釋、解讀和再創作,使伊斯蘭文化有了中國色彩。據初步估計,流傳中國的阿拉伯語、波斯語和“小經”(用阿拉伯字母拼寫的漢語)文獻多達幾千種,各種抄本的數量更是無法估計。如此龐大的文化遺產,不僅是華夏文明的瑰寶,更是中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專案主持人丁士仁教授告訴記者,20世紀80年代以來,回族文獻資料的整理彙編進一步受到重視,先後整理和彙編了《清真大典》等多部文集,但主要以收集漢語文獻為主。而流傳在我國的阿拉伯語、波斯語和“小經”的伊斯蘭文獻除一小部分在清真寺作教材使用外,大部分流散在民間。這些文獻,有些在國外早已失散,有些則是充滿中國文化元素的著作,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由於流散于民間,大量文獻面臨失散和損毀的危險,整理保護勢在必行。  

據瞭解,《中國伊斯蘭文獻彙編》將根據中國伊斯蘭文獻的性質,分為經、訓、法、哲、文、學、頌、雜八部進行編著,主要收集、挖掘、搶救、整理散落在中國民間的阿拉伯語、波斯語和“小經”的伊斯蘭文獻,並進行數位化處理,以文庫形式結集出版。  

據丁士仁透露,課題組通過對青海、甘肅、寧夏、雲南、河南等地的走訪,收集和發現了多種版本的手抄本,有些年代較為久遠,成為彌足珍貴的遺存,如在甘肅省東鄉縣發現了具有約千年歷史的《古蘭經》手抄本。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文化
頂:169 踩:24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3 (110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52 (924次打分)
【已經有2044人表態】
574票
感動
490票
路過
457票
高興
523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