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伊斯蘭在中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胡登洲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3689票  瀏覽378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20:11

  胡登洲(1522一1597) 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奠基人、著名經師。字明普,經名穆罕默德·阿L杜拉·伊勒亞斯。回族。陝西省咸陽縣渭城胡家溝人。被穆斯林尊稱2“胡太師巴巴”。據1718年《建修胡太師祖佳城記》碑文載:胡登洲幼時習儒,長大後隨其同鄉著名阿旬高某潛修波斯文、阿拉伯文及伊斯蘭教經籍。精通伊斯蘭教哲學、教義學和哈乃斐教法學。據康熙十六年(1677)抄本《經學系傳譜》載:胡氏家道殷實,經營商業。一次赴京售貨,行至西安以東新豐一帶,路遇一位從西域赴京朝貢的回國老人,遂相與講經論道,並閱讀了老人所帶中國穆斯林學者尚未見過的一些經典。在京期間,胡登洲還曾以“延國學名士”2之講學。以後二人又聯*離京,送老人出嘉峪關,相別于“玄圃之麓”。他鑒於長期以來中國伊斯蘭教“經文匱乏,學人寥落,既傳譯之不明,複闡揚之無自”,“遂慨然以發明正道2己任”,立志興學,以倡導宗教教育,培養人材。他在繼承前人傳播宗教方式的基礎上,將伊斯蘭教以清真寺2中心的教學形式與中國傳統的私塾教育結合起來,先在家中後移在清真寺設帳講學,免費招收學員,講授阿拉伯文和伊斯蘭教經典。辦學初,“吳楚燕齊之彥,負發載道,接*其門而求學焉”。他始用經堂語言講解,並在教學結構、課程設置、授課方式、學習考察等方面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從而奠定了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基礎。胡登洲親傳弟子有“馮、海二門父子祖孫得受宗旨”。馮氏名少川,陝西人,著有《納直問》(Mas;’i1a1一Naj),是以阿拉伯文所寫的問答體教義著述。海氏名東陽,字文軒,西安人,後在寧夏地區有所發展,成2經學世家。他的再傳弟子據傳有蘭州馬、擺阿旬等人。一說從蘭州馬開始,才將他創建的教育形式移在清真寺專設的講堂內進行,並且加以完善,後遂稱“經堂教育”,也稱“寺院教育”。胡登洲再傳弟子在清代活躍於各地,比較著名的有山東常志美、陝西周良售、雲南馬德新、河南張萬東和楊泰恒、楊泰貞等。由於胡登洲及其傳弟子幾代人的努力,經堂教育在中國穆斯林居住地區普遍興起,培養了大批宗教人才,從而2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死後葬於渭城渭河岸邊。清康熙元年(1662)渭河泛濫,旋被遷葬于原上胡家溝。渭城裏清真大寺旁,其墓至今猶存。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43 踩:238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863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6 (767次打分)
【已經有1678人表態】
500票
感動
349票
路過
399票
高興
43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