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文化與藝術 >> 文化透析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從清真飲食看養生之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中國穆斯林》    作者:單守慶
熱度4704票  瀏覽739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2年6月18日 17:19

 “借碗不借筷”

和“借鍋不借蓋”一樣,因為不易去除木制筷子上的油脂等殘留物,回民向非穆斯林借用餐具時,“借碗不借筷”。

碗,在回民餐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獨特的習俗。開齋節、古爾邦節等重要節日和舉辦婚喪嫁娶活動,回民設宴款待客人,有以碗成席的習俗。

八大碗。在東北地區,回民舉辦清真宴席,常以“八大碗”的方式呈現。“八大碗”,即八碗菜,一般為四葷四素或五葷三素。肉菜以牛羊肉為主,如清燉牛肉、紅燒羊肉、扒羊肉條、清蒸牛口條、羊雜碎湯等;素菜以白菜、黃花菜、木耳、蘑菇等蔬菜為原料。小雞燉蘑菇,便是葷素搭配、營養豐富的一碗。

九碗三行。在甘肅、青海,民間的清真宴席,流行“九碗三行”:用大小相同的碗擺成正方形,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三碗成一行,共三行,九個碗。這九個碗,擺放位置固定,還講究上菜順序。先上四角的肉菜,稱為“角肉”;再上四邊的菜,稱為“門子”,東邊或南邊上“丸子”,相對應的西邊或北邊也要上“丸子”,取相同的菜名,用不同的原料,既有區別,又顯豐盛;最後上中間那碗菜:涼菜或火鍋。在這裡,火鍋被視為“九碗”中的一碗。這“九碗菜”的烹飪技法,沒有油炸的,或蒸或煮或拌或涮,同時準備好,快速上桌,讓客人吃到最佳的“火候菜”。

寧夏十大碗。在寧夏的清真宴席,每張餐桌都放十碗菜的,稱為“寧夏十大碗”。同是“十大碗”,銀川以南的,稱“南味十大碗”;銀川以北的,稱“北味十大碗”。“南味”偏鹹、酸、辣,用料廣泛,以燴制為主,代表菜有燴丸子、燴夾飯、羊肉燴粉條、酸菜燴羊肉;“北味”講究一菜一格,味道迥異,用料和餐具較多地保留遊牧民族飲食特點,烹飪技法多樣,代表菜有紅燒羊肉、虎皮羊肉、扒羊肉條、脫骨雞、乾炸酥雞、紅燒魚塊。

回民餐桌上的碗,既盛裝菜肴,也盛裝主食。在西安“百年老店”老孫家飯莊,羊肉泡饃分為三種:口湯——碗內只有一口湯;幹泡——碗內沒有湯;水圍城——碗內周圍是湯,中間是饃。對此,有人稱讚羊肉泡饃,也有人稱讚盛裝羊肉泡饃的碗。打開老孫家飯莊珍藏的客人留言薄,便可看到這些讚譽:

胡玉春:“六十年來久睽違,幾番夢中把鄉回;今朝歡聚老孫家,原汁原湯沒變味。”

楊靜仁:“西安羊肉泡,好吃。”

朱穆之:“香三年”。

邵 華:“想八年”。

陳邦柱:“三秦第一碗”。

劉華清:“天下第一碗”。

真是應了“美食離不開美器”的說法,在回民飲食生活當中,碗的利用率很高,就連沏茶、飲茶,也不喜歡使用茶杯、茶缸子,而是用碗——一種帶蓋的碗——蓋碗子。用蓋碗子沏茶,稱為“蓋碗茶”。回民推崇“蓋碗茶”的諺語廣泛流傳:

回回家裡三件寶,湯瓶蓋碗子白帽帽。

不吸煙不喝酒,蓋碗子不離手。

吃油香要掰呢,喝蓋碗茶要刮呢。

金茶銀茶甘露茶,比不上回民的蓋碗茶。

不管有錢沒錢,先刮三晌蓋碗。

早茶一盅,一天威風;午茶一盅,勞動輕鬆;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動。

      

客人遠至,蓋碗先上。

蓋碗子,又叫“盅子”、“茶碗子”,古代叫“茶盞”。它由三部分組成:上有蓋子,下有託盤,中間是口大底小的茶碗。因此,也稱“三炮臺”、“三件套”、“三件頭”、“三合一”。用蓋碗的“蓋”刮碗中的茶,大有好處:“一刮甜,二刮香,三刮茶露變清湯”;“一防灰(清潔),二防冷(保溫),三防茶葉卡喉嚨(安全)。”蓋碗茶裡的“茶”,往往不是只有茶葉,還加入白糖、紅棗、芝麻、枸杞、核桃仁、葡萄乾等,配方科學。蓋碗茶也就成了“養生茶”。

回民用碗的講究,還表現在飲食禮儀上。吃飯前後忌諱敲打碗筷;飯後不能亂放碗筷,筷子應放在桌子上,而不是架在碗上或斜放在碗裡。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200 踩:24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5 (1155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2 (1047次打分)
【已經有2053人表態】
596票
感動
472票
路過
445票
高興
54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